每一个曾经嫌弃螺蛳粉的人,后来都“真香”了。

文 / 巴九灵

凶残的螺蛳粉,终于对月饼下手了。

今年中秋节,淘宝“螺蛳粉月饼”的搜索量暴涨了700%。单看这个数据,倒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或许去年有1个人搜,今年有8个人搜,那也是增长了700%。

问题是,怎么会有人去搜螺蛳粉馅的月饼???

其实今年以来,小巴发现从身边朋友,到大洋彼岸的歪果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捧着一碗螺蛳粉吃得汗流浃背。

相比于其他小吃,螺蛳粉最大的特点就是“臭”。吃的人浑然不觉,闻的人避之不及。

或许正是击中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一碗粉实现了病毒式传播。

它诞生不过三十几年,就成了遍布柳州街头巷尾的地方美食;成熟袋装工艺诞生不过五年,就走出了全国,熏向了全世界。

疫情以来,螺蛳粉出口量逆势上扬,创历史新高。美国、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和外国友人争相网购,日本、韩国和意大利也首次进口了螺蛳粉。

今年1月到8月,柳州螺蛳粉已经出口了73批,出口额约2100万人民币,相当于2019年全年出口总值的22.5倍。

就小巴的小范围观察,身边只有“没吃过螺蛳粉并且嫌弃其臭味”的人,暂时还没有“吃过螺蛳粉仍然表示难以接受”的人。毕竟,臭味的背后是鲜香。

面对螺蛳粉,人类终究逃不过“真香定律”。吃螺蛳粉,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其实螺蛳粉的走红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几道坎。本期趣商业,小巴就带大家看看一臭千里的螺蛳粉,是怎么走出柳州,走向世界的。

柳州螺蛳粉能走向世界,貌似是借着电商和直播的势头。但真正把柳州螺蛳粉推向国际的,其实是柳州市政府。

柳州市从2015年开始着手“柳州螺蛳粉”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用了三年时间,“柳州螺蛳粉”核准注册。这意味着,柳州把螺蛳粉的质量标准和人文因素都握在了自己手里。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柳州螺蛳粉实现了工业化和产业化,这是袋装螺蛳粉走出去的基础。

用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的话说:“越是火爆越要加强质量检查和市场监督,千万别砸了柳州螺蛳粉的牌子。”

目前,柳州螺蛳粉产业已经创造了超过25万个岗位,成为汽车工业之外的经济新亮点。

今年,柳州市政府希望实现袋装螺蛳粉产值超百亿的小目标。

上半年,在疫情期间原料短缺、产能受限的情况下,袋装螺蛳粉产值已经达到了49.8亿元,看来,百亿目标指日可待了。

作者 | 吴润潜|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 郑媛眉 | 绘制 | 南柯一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