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生過孩子後有一段時間過得十分狼狽,因爲和婆婆的矛盾,她不肯過來幫忙帶孩子,老公又時常出差,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還沒有退休。

那段日子是生命中是不堪的歲月,初爲人母的我手足無措,內心也得不到安撫,又加上婆婆時不時的挑事兒,我的內心充滿了負能量。

每當老公下班回來,就忍不住向他傾訴自己內心的焦慮和對婆婆的怨恨,一開始他還具有同理心,安撫我婆婆在這件事情上做得不夠好,他也有失職。

然而婆婆畢竟是他的親媽,我說的太多了,他心裏自然也就產生了逆反的心理。於是因爲此,有一段時間夫妻關係也岌岌可危。

還好自己發現了彼此之間的不對勁,及時剎車止步,慢慢調整好心態,總算熬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

也是通過這件事才發現,很多時候,話說多,不如少。

其實有些事情大家都看得清楚,無須再多言。反而是你多說幾次,畫蛇添足,原本站在你立場上的人,也覺得煩了、倦了,不願再聽下去了。

甚至有時候還會覺得本來別人的錯,也是由於你不懂事的原因所造成的。

從懂得這個道理開始,便學習着改觀自己的生活。

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發現,生活中比自己過得好的人不少,但比自己更悲慘的人也很多,可是別人都還在努力,你有什麼藉口只是抱怨而停滯不前呢。

想通了這道理,一邊帶娃,一邊拾起了工作,雖然過得很難,但也學會了苦中作樂。在娃健康快樂的成長中,我的工作也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當我的狀態越變越好的時候,老公再看我的眼光都和此前有所不同,甚至帶娃去婆家時,婆婆的態度都緩和了不少,很多次主動向我示好。

我的一位閨蜜曾經深知我此前遭受到的經歷,後來有一天她突然問我:你怎麼不發朋友圈了?

此前我總會在朋友圈中一邊抱怨一邊曬娃,負能量的時候很多。當她知道我與婆婆的關係修復之後深覺不可思議,她說:“我最看不起變成包子的你。”

她曾經說如果我原諒婆婆的作爲,就和我斷交,覺得我太沒用,不配成爲她的朋友。

我不置一笑,她還沒有成家,哪裏懂得婚姻中這些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

最終我也沒有做什麼解釋,因爲有些事情即使你去爭辯也是無用的。即便告訴她戀愛和婚姻是兩回事,她也未必有同理心。

所以與其爭論,不如選擇沉默。終有一天,我所經歷的,她一樣都不會落下。

生活哪有那麼容易可講,有很多事情也遠非你能乾脆利索地做出決定。

就比如和婆婆的關係,倘若我執意彆扭放不下,但她始終是老公的母親,孩子的祖母,血緣上的事我阻止不了。

與其終日把精神氣兒耗在婆媳的內戰上,倒不如分出神來去多學一門技能,一則可以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二則分散精力掌握了知識,還能成爲自己賴以生存的“底氣”。

而我這幾年來,也正是靠着這份沉默下來爲自己爭取過來的時間,潛移默化中成就了自己,也改變了婆婆的態度。

沒有主動向她示好,也不曾刻意逢迎她,而她自己都爲在我最難的時候沒有幫我一把感到難堪。

並且每遇到各種形式的節日或者紀念日時,在哄孩子入睡後,老公都會摟我在懷中,深情地對我說:“辛苦了,老婆。”

他懂得我所經受過的苦。雖然我不再向他訴說和抱怨,但他都看到了眼裏。

是誰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一輩子來學會閉嘴。

生活中,有很多時候,並不是你說的越多,就會得到的越多。有時候話太多了,卻反而拉大了彼此之間的距離,製造出更多的矛盾來。

你越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爲快,卻是越容易忽略對方的感受和他的承受能力。

《菜根譚》講到:君子所以寧墨毋中,寧拙毋巧。

指的是君子寧可保持沉默也不浮躁多言,寧可顯得笨拙也不自作聰明。

儒家講究“行危言孫”,也指的是說話的藝術。話不在多,而在精準,不過頭腦、不服禮數的話一旦出口反而會弄巧成拙。

說話雖然是一種本能,但沉默其實才是一種智慧。

有時候你要明白,即便是再親近的人,也不是什麼話都能說的。儘管你掏心掏肺待他,但也可能會得罪到對方。

說話要選對時機,只有這時,纔可能通過一句話就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

而做人,如果僅把目光侷限於當前,不懂得往長遠了看,做事太過極端,不給別人留可以迴旋的餘地,那麼很容易斷了自己的後路。

沉默並不是意味着自己當包子,被人隨便捏圓捏扁,而是學會在平淡的日子裏默默地積蓄力量,終有一天讓別人對你感到驚訝。

你不但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還在一點一點地變爲生活的強者。比起一切來說,這對於自己來說纔是最重要的。

往往你說的越多,聲音越大,最終又能怎麼樣呢,也不過爾爾,對你的人生真的起不到改變的作用。

朱自清說,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用的好時,又是一種藝術。

而該沉默時沉默,該發聲時發聲,這纔是成年人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