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我始终觉得,到泰山旅游,最应该了解的不是那秀美风光,而是那充满神秘和敬仰的泰山文化。从远古到近代,数千年来,曾有如此众多的帝王来此封禅,独特的文化积淀,足以令人惊奇、感叹和缅怀。

愚以为,东岳泰山之所以魅力无穷,在于它丰富的帝王封禅文化所蕴含的穿越古今的敬仰天地,这是不可磨灭的悠久文化传承与不朽的人文精神。

汶水滔滔西去,其北岸一座百米小山,虽未列入“三山”、“五岳”,却是古代帝王的封禅胜地。唐玄宗《纪泰山铭》曰:“古封泰山,七十二君或禅亭亭,或禅云云。

话又说回来,古代历史上帝王东封泰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而封禅要举行祭天祭地的仪式,祭天较为一致的观点是在泰山之颠,而祭地在何处却一直争论不休。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位于泰山之南,汶河岸边的云亭山,正是古代帝王的祭地遗址。

云亭山位于泰山南的大汶口镇马家大吴村北,距泰安城区约22公里,距大汶口镇驻地3公里。云亭山海拔141.5米,周围面积4平方公里,一条山谷将山体分成东西两个山包,顶部平坦,呈丘状平台,云亭山原为两座相连的小山,一为亭亭山,一为云云山,两山合称云亭山。

《史记·封禅书》记载“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因而后世文辞中皆并称之为“云亭”。如南梁简文帝《和武帝宴诗》:“车书今已共,愿奏云亭仪。”唐王维《华岳》:“人祗望幸久,何独禅云亭。”孔尚任叔父孔贞瑄所著《泰山纪胜》中认为泰安南境的云亭山即古云云、亭亭所在,其书“云亭”条云:“云云、亭亭两山颉立,逶折一径,上有(宋)真宗御制碑铭。去城二舍,背负五岭,襟带汶流,岱阳胜地。”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历史上在泰山封禅的有72王与12帝。最早封禅者司马迁从《管子》中找到名子的有十二位,他们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管子封禅》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古代的云亭山,风景秀丽,山泉水流环绕,各类奇花异树数珍奇鸟类数不胜数,各类古建筑呈南北分布,过往行人不断,香火鼎盛。宋真宗曾封云亭山神为广禅侯,山上过去建有广禅侯祠,还有玉皇庙、三官庙、观音庙等。

明未清初,江南才子侯方域曾在云亭山出家修行。李香君也在此山东侧出家,孔尚任《 桃花扇 》的人物原型便出于云亭山。

1938年,云亭山曾遭日军轰炸焚毁,山上古建筑荡然无存。云亭山古代封禅祭祀的祭台遗址破坏严重。现存未被破坏部分呈馒头状,直径约10米,高约六、七米。最下层为石质。其上可见文化层。

2005年5月8日,泰安市岱岳区政府将云亭山遗址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如今,云亭山已经被列为泰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云亭山早已满目疮痍,遗址上存留商周及各时期的陶片、瓦块、瓷片、隔鬲足、陶豆柄为商周遗物。残存的一个高大土丘呈馒头状,称为祭台。

岁月更迭,封禅远去,遗存的土丘固守着逝去的千年往事,在落寞与荒芜中静静忍受着岁月的无情,一任曾经的辉煌在世人的记忆中慢慢消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