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舊是閱讀的一天。這部分內容是《故事力》的第5章,一明一暗構建故事框架。前文說到講故事是門手藝,需要不斷的打磨。

沒有誰天生就會那一項能力,不學有術那是傳說中的存在,大多數人都是不學無術的。而講故事是一項能力,需要學習,不斷練習,才能不斷進階的能力。

這是第一點收穫,第二點收穫是,故事裏情緒是非常重要的。情緒帶來了故事的起點、故事的衝突,還有高潮。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

別忘了小小的情緒是人生中偉大的船長,不知不覺間,我們就被它左右了。——凡 高

在小時候、在沒有閱讀,沒有接受別人的知識灌輸之前,都是靠本能、靠情緒活着。本能情緒依靠的是生存策略,怎麼更有利於活下來,就選擇什麼策略。

我本能的恐懼出現一種狀態,就是我是被情緒操控的。對方做了一件事情,直接導致了我的憤怒,然後我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就好像我是被操控的提現木偶。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就需要了解自己,解構“我”的這個系統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是心理學的研究範疇,也是我一生都需要探索的一片汪洋。

1.推銷自己,用講故事的方式。

工作原因,需要經常接觸英語。接觸了之後就發現中國人真的很含蓄,情緒都是內斂的放在心裏的。與之相對的是,英語有很多描述情緒感受的詞彙。

而中文相對較多的是克己、內斂,話不能說得滿,做事不能鋒芒畢露,搶打出頭鳥。會羞恥與自誇,比如王婆賣瓜,自己說是自謙,別人說嘲諷。

在生活中發現一種現象,人很難接受別人的誇獎。每當別人誇獎了某一個人,這人會說哪裏哪裏,過獎過獎啊,或者展露一些缺點,用來平衡這種誇獎。

好像誇獎一定會招來對方的嫉妒羨慕,然後會攻擊自己,給自己使絆子。所以在接受誇獎的時候,會產生羞恥或恐懼的情緒。

雖然這是一大缺點,但又是事實。怎麼改善呢?怎麼能在隱晦地達成誇獎自己的目的,又不給自己招來嫉妒呢?用講故事的方法推銷自己。

把自我介紹變成一個故事。也許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準備幾個關於自我介紹的故事,把它寫好,不斷優化,肯定有用到的時候。

我想起來之前工作時,前輩讓準備幾首歌經常唱的歌,唱得好的,如果有人要你表演才藝,你可以張口就來。

2.講故事需要有一明一暗兩條線。

講故事要實現兩個目標:以聽衆爲目標,這是一個比較實在的東西,也就是明面上的事實,也叫理性目標,另一個是你想從中獲得什麼,也叫感性目標。

比如說,你給老闆彙報工作,彙報的內容就是明線,這個內容需要,以老闆爲中心,拿到明面上說。還有一個暗線就是,你希望老闆怎麼認爲你。

大概是你要怎麼刷到你的存在感?你想讓老闆覺得你是有乾貨的,是有能力的,擅長管理的,做事謹慎的,還是其他。這個暗線就不太好意思直接說出來,會顯得很沒水平。

前者注重事實,後者注重感受。事實很簡單,你直接陳述就可以,儘量少加形容詞。而感受很獨特,需要用講故事的手段來創造。

3.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要忽略了感性目標。

生活中,經常出現這些人,噠噠噠噠噠,講了好多內容,但是就像過眼雲煙一樣,一陣風吹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雁過無痕。

你說了很多,但效果跟你的語言,並不成比例,甚至有時候是反比。我記得聽過一個段子說:

馬克吐溫去參加一個活動,前半個小時他覺得人家講很好,決定接下來捐十美金,然後演講者繼續說,繼續說,兩個小時結束後,他反而從捐款箱拿走了兩美金。

我的經濟學老師也教過我,類似的內容。一件事情你要把它,寫長容易寫短難。既短又概括精要,沒有遺漏。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這也是爲什麼對經濟學概念的解釋,從誕生到現在,

幾百年過去了,沒有改動過一個字。因爲你沒有辦法寫的比他更好。

寫到這,我心裏的酸,直衝鼻子,眼淚就流下來了。這讓我感到了絕望,前人的榮耀照在後人身上,就是陰影,是難邁過去的坎,因爲終我一生,可能都不會寫的比他更好。

但同時我也相信它的對立面,這個時代是公平的,他的光芒不會影響我的閃耀。哪怕我的發的光比較微弱,我也是可以自己閃耀的,至少可以照亮我自己。

我講的這個故事怎麼樣?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

4.用故事的明線和暗線,幫你達成感性目標。

我很喜歡看小說,這句話讓我想到最近看的一部小說,一個大長篇,一千多章,是非常經典的講故事的框架。

有明線,敘述線,是誰在什麼樣的情景下,誰做了什麼,會有什麼結果。幫助讀者理解故事的發展。

有暗線,故事的核心主題是,灰姑娘如何跟國王在一起。從各方面的不般配,慢慢的互補,達成一種等價的交易。從中看到一個灰姑娘成長成女王的故事。

還有輔助線,就是感情線。兩個人從最開始的微微好感,然後感覺出對方很好,對方與衆不同。然後兩個人相愛,結婚生子。

如果你想表述複雜的內容,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型。把你想表達的內容,塞進這個模型裏,就很容易被觀衆直接感知到,然後拍案叫絕。

我想起了,最經典的例子《三體》。一個人把他的學識,他的智慧,他的修養,他對未來的思考,他的想法,塞進一本小說裏。讓這本小說所有的讀者對他崇拜、仰慕。

最關鍵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不證自明瞭自己的價值,刷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基本上得到了所有人的仰視。

5.需要有一條感情線,能把整個故事串起來。

中國人是含蓄的,不輕易表露感情。我想起了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葉問》,這是一個故事,爲什麼我會覺得這是個故事呢?

因爲其中有一條感情的細線,把整個故事串了起來。如果是沒有葉問和宮二的感情線,那麼我就覺得這是一段描述,一個總結報告。

一絲若有若無,連的不那麼緊的感情線。讓整個故事充滿了含蓄的東方美。我覺得中國人和日本人都特別擅長講這種故事。

6.故事沒有感染力,因爲缺少情緒。

我學心理學,對我最近幾年,甚至對我以後一生的影響力都不可估量。就像原本二維的世界,突然開出了一個三維的空間。

而我是原本三維的世界,突然開出了一個四維的空間。站在這個角度,重新審視一些事情,會發現:嗯,好像跟我想的不一樣。

我記得快手有一個廣告語叫:看見每一種不同的生活。學了心理學,其中一個震撼是,對於看見的力量,這是一種神奇、偉大,代表着愛的力量。

好像是樊登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說他兒子有一次跟誰吵架,一直哭,哭的好傷心。怎麼都哄不好的那種。

樊登就蹲下來抱着兒子,跟他說:爲什麼要這麼傷心呢?是因爲xx搶了你的玩具,讓你感覺到憤怒嗎?孩子一邊哭一邊點點頭,嗯。

很快就不哭了。其實在他傷心難過時,爸爸看見了他的情緒。而看見對於而對負面情緒來說,意義重大,因爲被看見就意味着被拯救的可能。

電影《阿凡達》中,男女主角經常說這樣一句臺詞叫:I see you,我看見你了。而看見就是愛。

7.能打動人的是情緒。

故事中真正能感動別人,的是情緒。如果沒有情緒的注入,故事就像平靜的一灘湖水,沒有波瀾,也沒有那些驚心動魄的瞬間。

人生都是坎坷的,一帆風順,說明你掛了。有一種焦慮和恐懼,根植於內心,就是死亡焦慮。每個人都不想掛,所以看到平靜的故事也會沒感覺。

想讓故事打動人,讓讀者跟着主角的心跳波動。就是要把情緒注入。但因爲中國人情緒太內斂,有時候你會感覺不到,訓練對情緒顆粒的敏感度。

8.提高對情緒顆粒度的感知:

1.接納情緒的存在,2.探索情緒背後的積極意義,3.慢下來充分感受情緒以及情緒帶來的信息。

首先就是要接受自己是一箇中性的人,有好有壞,好壞參半,甚至在很多時候,感受到負面情緒是比正面情緒多的。

接納自己是一個這樣的人,在發現自己跟自己想象不一樣時,能有一種愛,對自己的包容和接納。原來我是這樣的。

其次,探索情緒背後的積極意義。就比如我的情緒,每次我有強烈情緒時都會寫一篇文章,分析情緒原因是什麼?

是因爲我的嫉妒,我的憤怒,還是因爲我的恐懼或者焦慮。這些就是真實的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善良,那麼偉大,那麼美好。人性的一切缺點,在我身上都存在。

我是神也是魔,我是天使也是撒旦。而具體要成爲天使,還是要成爲撒旦,取決於我的一念之間。

最後慢慢感受情緒在告訴你什麼。情緒是你的潛意識,你的本能,那個更核心的自我,在跟你說一些話,你需要把它翻譯一下,解讀出,它在說什麼。

比如憤怒,一般源自邊界被侵犯,或者自戀被打破;焦慮就像黃燈,提醒你馬上轉紅燈了,告訴你,那個地方有個坑,不要掉進去…

關於這個技能,一句話總結,用更加精準的語言表達你的情緒和感受。這裏有個小技巧,學習和掌握更多表達情緒的詞彙。

當你的詞彙量越豐富,表達會越清楚。也就更容易用你的故事打動別人。

謝謝你的欣賞,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的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