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看到一个美国球迷在2016年发起的讨论:每支球队的第一人是谁?随便看了一下基本上各队的“最高票”支持者都符合我的猜想,唯独犹他爵士。他们拥有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双煞”斯托克顿和马龙,有最无解的盖帽王马克-伊顿,有最好的超级得分手阿德里安-丹特利,有最华丽的翩翩君子皮特-马拉维奇,哪怕21世纪之后也有德隆-威廉姆斯、米切尔、戈贝尔等后起之秀,可点赞、跟帖最多的一层却写着一个或许很多新球迷都不太熟悉的名字——Jerry Sloan

这个意外的“答案”真的令人思绪万千,又让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在教练席旁不断来回踱步时不时还冲着场上咆哮的每一幕,那段关于犹他爵士最深刻的记忆…

你知道盐湖城吗?

那曾是一个世代都被殖民者和印第安土著“抛弃”的“蛮荒之地”,没有钟鸣鼎食、没有纸醉金迷,有的只是沃萨奇岭的山峦叠嶂和皑皑白雪,哪怕是人流量最密集的圣殿广场也远离了大城市喧嚣,到处都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教堂和修道院,即庄严又肃穆,人们就是在这片古老而又静谧的土地上日复一日枯燥地生活着。

这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现代化的美国的大都市相比确实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也难怪乎马龙当年刚下飞机时会仰天长叹道:“不知道我自己做错了什么要被‘发配’到此”…

我想如果不是出生在此,如果不是别无选择,当年的美国年轻人真的没有谁会愿意在此长居吧?当然,除了杰里-斯隆!

1942年,杰里-斯隆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小镇麦克莱恩斯伯勒,虽然从小家庭条件并不太差,有个规模不小的农场,但父亲在他4岁时就过早离世留下十个孩子和一笔买农场时欠下的外债。所以尽管排行末尾,但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斯隆不得已在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家道中落”的经历让他从小就变得异常执拗和偏执,他不喜欢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愿意轻易服输,他知道只有自己不断工作才能帮助母亲和哥哥姐姐们分担压力,才能让这个没有了父亲的大家庭重回正轨。每天早上6点半斯隆就必须起床去农场干活,收拾完后再步行两英里去学校上课,放学后再去农场干活…

亦如盐湖城的居民那样不断重复着这种枯燥而又单调的生活,直到他进入高中。

在麦克莱恩斯伯勒高中,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斯隆和朋友去观看了一场NCAA的二级比赛,从此爱上了篮球。但他可以用来训练篮球的时间真的不多,所以为了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他将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的时间提早到凌晨4点半,只是为了能够赶在7点前到达学校进行篮球训练,不管刮风下雨。

正是这种近乎“残酷”的生活习惯让杰里-斯隆明白了一个简单且粗暴的道理——努力工作又不会死。(这也是斯隆的“座右铭”)

或许是真的很有篮球天赋吧,虽然他接触这项运动的时间不长,训练时间也不多,但在1960年他就荣膺了伊利诺伊州的最佳高中球员奖,并顺利进入了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只不过因为从未离开过家乡,仅仅读了5个礼拜之后斯隆便主动退学了,之后就在距离家乡不远的一处油田找到份苦差…

你的毕生追求就是做一个油田工吗?

母亲并没有因为斯隆的行为而责备他,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让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经过反复的权衡之后斯隆决定重回校园完成自己未竟的篮球梦。

1961年,阔别了学校2个月的斯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片他眷恋的土地,而且这次他选择了距离家乡90英里的印第安纳州伊凡斯维尔大学。

此时已经身高196的斯隆因为高中时期就获得过伊利诺伊的最佳高中生积累了不小的名气,所以很快他就在伊凡斯维尔大学打上了主力位置。大学三年85场比赛他可以交出场均15.5分和12.4个篮板的数据,更是于1965年率领球队在NCAA的二级联赛中取得了29胜0负的战绩从此声名鹊起。

不过相比于得分能力,斯隆的防守更人感到惊喜。是的,他非常善于防守,也非常热衷于防守,从高中时代就是如此,他曾经说过:“很多人以为得分就是打篮球的乐趣,但他们都错过了最大的乐趣。

所以即便因为接触篮球的时间不长技术不够全面,他依然凭借着均衡的攻防能力得到了许多NBA球探的青睐。

1964年大三的斯隆就被巴尔的摩子弹队选中,不过思虑再三,他还是决定读完大四后进入NBA。1965年,巴尔的摩子弹队又一次在首轮第四顺位选中杰里-斯隆,他也终于走上了最高的篮球殿堂成为一名职业球员。

新秀赛季的斯隆只能做个替补,场均只有16.1分钟的出战时间,只能得到5.7分3.9个篮板和1.9次助攻。

幸好在第二年NBA扩军,公牛在第二轮第一顺位选中了斯隆,他成为公牛队史上第一位被选中的球员,因此也得到“初代公牛”的绰号。而在“转投”公牛之后斯隆也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舞台:66~67赛季,身高仅有196cm的斯隆成为球队的篮板王;68~69赛季,他是球队上场时间最多的球员;73~74、74~75两个赛季,斯隆又成为了球队的助攻王;当然更重要的是69年联盟设立了最佳防守阵容之后斯隆“重操旧业”,在之后的8个赛季中6次入围最佳防守阵容(4次一防),成为了联盟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外线大闸!

他从不畏惧对抗,从来不害怕防守大个子球员,甚至我觉得他有点“张狂”…

他总是喜欢找对方大个子或者明星球员的“茬”:菲尔-杰克逊称他为“蓝领疯子”;贾巴尔撞断过他的肋骨;坎宁安无数次冲他咆哮;戴夫-宾觉得他就像个“鼻涕虫”;里克-巴里抱怨他总是耍小动作;威利斯-里德更是警告他“不怕死就继续挡着我的路”…

然而面对这些“威逼利诱”,斯隆从来都没有在意过,他依旧“我行我素”地挡在进攻人的行进路线上,依旧毫无顾忌地凶狠犯规,哪怕一次又一次被对方撞倒也会一次又一次从地上爬起,哪怕肋骨断裂依然坚持要上场。

球员时代的杰里-斯隆真就像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被对手击倒的“超人”,有着老一派球员独有的傲骨和不屈,而这样的性格也决定了他日后的执教风格,甚至伴随了他的一生。

有人说“不是‘双煞’成就了斯隆而是斯隆成就了‘双煞’,因为哪怕从公交车上抓五个壮汉下来斯隆也能带他们打进季后赛”…

可能这样的说法有夸张的嫌疑,但毫无疑问,斯隆的执教理念确实不追求什么天赋,不屑于什么巨星模式,他坚信只要有坚韧的意志,只要能够严格执行自己的战术、完成自己制定的训练要求就已经不可战胜。所以首先他就要求每一个队员都能像自己球员时代那样去防守:

You might not be able to score 25 points a game,you might not be the best rebounder on the team,but,anybody can play defense and make a contribution.”(你可能无法一场得25分,你可能不是球队中最好的篮板手,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用防守来为球队做贡献)

这是1979年接掌公牛教鞭后斯隆在温彻斯特女子篮球训练营开营前的演讲,这句话斯隆之后也对每一位他所执教的弟子都讲过,哪怕是那些可能一整个赛季总上场时间都不到10分钟的“饮水机球员”…

遗憾的是灯红酒绿的芝加哥人并不适合偏执的斯隆,他们的球员无法在这喧嚣的大都会静下心来跟着斯隆在球馆挥洒汗水,三个赛季公牛的防守效率始终在联盟倒数前五徘徊,斯隆也仅仅带队杀进过一次季后赛…

81~82赛季结束后,斯隆和“老东家”选择了和平“分手”…

1983年,离开芝加哥的斯隆被爵士看中并邀请他担任爵士的球探。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去盐湖城工作绝对是个艰难的决定,而且球探工作位不高权不重,这对斯隆来说实在有点“大材小用”了,可没想到的是他竟欣然应允。许多年后马龙曾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问过斯隆为什么当初愿意来盐湖城,他笑着回答说:“因为我就是一个伊利诺伊州的农民,我更习惯这种远离轰鸣声的静谧。

1984年11月,仅仅担任一年球探的斯隆在一次和爵士主帅弗兰克-雷登的交谈后被升为助理教练,因为弗兰克认为他对于防守的理解超出常人,而那支爵士所缺少的就是斯隆所描绘的铁血防守。

不得不说弗兰克的眼光确实好,81~82赛季他接手爵士以来球队的防守效率排名分别是联盟第20、12和12(只有23支球队);可在84~85赛季斯隆入主球队防守教练之后到弗兰克辞职前的87~88赛季为止,爵士防守效率排名1次全联盟第三,3次全联盟第一!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斯隆就将铁血的防守深深镌刻在爵士的基因中,也将犹他人特有的坚韧雕琢地更加晶莹剔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找到了更加合适的人选?弗兰克在88~89赛季进行了17场比赛过后便辞去了爵士的主教练一职,而斯隆也正式开启了一段属于盐湖城、属于犹他人、也属于所有球迷的传奇生涯。

第一个赛季匆忙接手的斯隆就没有让球迷失望,65场常规赛他取得40胜25负、总战绩51胜31负西部第三顺利进入季后赛;89~90第一个完整赛季,斯隆带领爵士更进一步取得了55胜27负西部第四的战绩第二次杀进季后赛;之后的四个赛季斯隆都稳定地带领爵士连续杀进季后赛并在92年首次打入西决;94~95赛季爵士创造了队史第一个60胜也是赛季全联盟唯二的60胜球队;96~97赛季爵士创造了64胜的队史最佳战绩更是首次冲出西部与乔丹的公牛会师总决赛;97~98赛季爵士再次取得了62胜的联盟第一战绩并连续两年杀进总决赛成为了西部第一“豪强”;06~07赛季阔别10年之后斯隆又一次带领“新双煞”杀进了西决…

斯隆确实是一个传奇,这个虔诚的老“学院派”只是用最简单的挡拆起手式结合伍登老爷子的UCLA就创造出属于爵士独有的挡拆进攻,打造了一支90年代最令人“闻风丧胆”的高原雄师。23年爵士执教生涯中有22个赛季取得超过50%的胜率,20个赛季打进季后赛、6次西决、2次总决赛,成为历史上第五位千胜教头、历史上第一位在同一支球队取得1000胜的主教练。

而你要知道他这23年仅仅执教了3位“乐透签”球员:马龙、德隆以及罗尼-布鲁尔(海沃德只执教半个赛季)!

甚至于他执教的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实力干将”绝大多数都是“无人问津”的二轮秀或落选秀:马克-伊顿、霍纳塞克、泰隆-柯宾、布莱恩-拉塞尔、奥库、布泽尔、米尔萨普、基里塞克、马修斯、拉加-贝尔

然而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能力却没有给斯隆带来任何好处…

他从没拿到过最佳教练,因为这个奖项的评选机制优先给战绩提升幅度大的教练,而斯隆的成绩实在太稳定了,即便是创队史最佳战绩的赛季也仅比之前一个赛季多赢了4场…

当然,他自己对于这个问题却显得十分淡然:“谁在乎这种东西呢?我更想要总冠军。

他也没有得到太多球员的感恩,曾被球员评为“最不受欢迎的主教练之一”,也被爆出和队里许多球员不合,基里连科更是公开质疑过斯隆的用人…

当然,他还是显得毫不在乎:“我不需要他喜欢我,我只需要他认真为我打球。

他不太会夸人,从来不夸奖自己的球员,哪怕马龙和斯托克顿,所以《体育画报》曾当面指出斯隆不会处理球员关系、不是一个好教练…

可他依旧理直气壮地回答说:“他们不是已经领薪水了吗?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薪水的总额要远高于其他人,我之前也当过球员,我知道一位成功的球员一旦站在场上,他就不能辜负自己的薪水。

这个倔强而又耿直的老头总是这样,不会阿谀奉承,不会迁就屈服,从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更不迎合媒体的炒作,只是像每一个质朴的盐湖城人那样“刻板”而又勤劳地工作,哪怕休赛期亦是如此。

曾有好事的记者追踪到斯隆伊利诺伊州的老家,想要看看这个平日里“古怪”、刻板的老头休赛期究竟是在钓鱼还是在打高尔夫?可一个多月的跟拍后他给出的答案是:斯隆每天都在自家二楼的书房画战术图

是的,在盐湖城的23年执教生涯中,斯隆仅陪家人外出度假过5次,换句话说他有18年是全年无休止地工作!他的邻居每个夏天也只有在傍晚的“麦当劳”或“乳品皇后”能够看到老爷子与家人、朋友出来喝咖啡,甚至他还常常随身携带着一个印有爵士队标的灰色战术板(本)…

“努力工作又不会死。”

我猜那个时候的老爷子已经不是在为自己工作了,而是为他的第二故乡,为他心心念念了20余载的盐湖城工作,哪怕“双煞”难觅踪迹,哪怕布泽尔也已离去,他依然愿意做那个最后的“守望者”孤守着犹他爵士、孤守着盐湖城人的奥布莱恩梦。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厢情愿换来的却是最凄凉的落幕,甚至都没能等到爵士重塑昔日的辉煌…

嗯,即便离开爵士多年以后,即便被确诊患有帕金森后,球迷在麦克莱恩斯伯勒的餐馆偶遇回乡的老爷子时依旧能够看到他身穿印有爵士LOGO的外套和衬衣,可他在盐湖城除非前往爵士主场观看比赛或参加活动,否则是绝对不可能穿上印有爵士LOGO衣服的!

有人说这是因为老爷子一直就不甘心以这样的方式离开守护了23年的爵士,可他与生俱来的不屈和固执让他始终不愿承认自己还眷恋着这支球队。只有离开盐湖城,他才会像个孩童般将自己“珍藏”的爵士“纪念品”张罗开暗自“欣赏”…

我挺愿意相信这个说法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爷子对爵士的爱愈发地深沉,当然,盐湖城球迷更是如此。

如果你不是盐湖城人,你就不会明白他对我们的意义”,这是论坛上许多犹他球迷面对网友的疑问时回复最多的一句话。

所以,2011年2月11日斯隆泪洒发布会现场宣布辞职后当地球迷会聚集在能量解决中心门口以静坐的方式进行“无声的抗议”;

所以,当得知已经无法让这位“固执的老头”回心转意时几乎所有持爵士季票的球迷会愤怒地要求退票以此“威胁”球队交易“元凶”;

所以,2014年2月1日爵士主场迎战勇士的那场比赛能量解决中心平均票价创了队史常规赛单场最高纪录的671美元(四年以后的2018年全联盟赛季平均最高票价是勇士的211.35美元,爵士更是只有48.83美元),因为这一天是斯隆“1223号球衣”的退役仪式;

所以,2016年当斯隆传出患有帕金森时德隆-威廉姆斯会收到球迷的“死亡威胁”…

斯隆曾评价过自己的执教生涯:“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好教练,因为我没有率队拿到过总冠军。

……老爷子确实对此耿耿于怀,或许是觉得“亏欠”了爵士、“亏欠”了盐湖城球迷吧?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没有总冠军确实很容易被人遗忘,可几十年来“冠军教头”换了一拨又一拨,你还记得康宁汉姆吗?你还记得查克-戴利吗?你还记得兰尼-威尔肯斯吗?甚至很多人连拉里-布朗、老尼尔森、德尔-哈里斯都忘了吧?而只要提到“最伟大的主教练”,至少我脑中第一个闪现的名字不是波波维奇、不是菲尔-杰克逊也不是帕特-莱利或奥尔巴赫,我总会下意识地第一个想起这位满头白发、不苟言笑的耄耋老者,因为他满足了我对主教练的一切幻想。

虽有遗憾,但他配得上所有的赞美。

#爵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