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來店裏購買假髮的人,都是有一定的原因,要麼是年齡大了滿頭白髮,或者就是脫髮嚴重,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患病後化療的顧客。”坐在店門前的陳標一邊給模特梳理着頭髮,一邊說着來自己店裏購買假髮的消費人羣。他說,雖然開假髮店時間不長,但是經過溝通發現,每一位來店裏購買假髮的顧客都有着不一樣的故事。

今年40歲的陳標是安徽阜陽人。問起自他開假髮店的原因時,他說,是因爲感覺自己年齡大了。“我從20歲就開始做理髮,到今年已經做了20年了。按說,經過這些年的摸爬滾打,在這個行業裏也算是有點名氣了。可是,理髮都是年輕人的市場,到了我這個年齡就感覺力不從心了,所以在朋友的建議下,我就改行開了個假髮店,做起了假髮生意。”

兩個月前,當陳標準備關了理髮店,投資做假髮生意時,卻遭到了家人的反對。“理髮店生意好時,一天也能收入1000塊錢左右。畢竟這些年做下來,也有了一定的人脈關係的回頭客,如果改行去做假髮生意,就意味着一切要從頭開始。”陳標說,家人反對他做這個行業也是能理解的,畢竟自己對假髮行情不熟悉,改行的話說不定會遇到一些困難。

陳標說,通過前期對市場調查發現,阜陽本地人口多,假髮市場大,但是經營假髮生意的人較少。“我們這周圍幾條街,加上我這個店就只有兩家假髮店。和理髮生意相比較,假髮市場幾乎是一個空白市場,競爭不大。所以,在說服家人之後,我就關了理髮店,轉行做起了假髮生意。”

據瞭解,加上房租和進貨,陳標的這個假髮店先後投入了20多萬元。生意開張後,陳標才發現生意並沒有之前想象的那樣好,因爲有時一天只能賣出去一兩頂假髮。“做理髮和賣假髮最大的區別就是:理髮是不分男女,每個人每年都需要理幾次,而假髮只有固定的人羣纔會有這方面的需求。”

陳標說,進店來選購假髮的多爲老年人,其中大媽居多,不過,偶爾也還是會有年輕人去光顧的。“有一次,一位年輕女子進店諮詢假髮的價格。一開始,我以爲她是給父母買的,就給推薦了顏色發黃,價格偏低的假髮。誰知,聽完我介紹後,她說是給自己買。我當時很詫異,因爲她的頭髮烏黑,還在頭頂上盤了一個大辮子。”

經過溝通得知,這位只有30來歲的女子原來是一位病人,已經做了第一期化療。對方說,這兩天已經感覺到了頭髮開始脫落,聽醫生介紹,到做第二期化療的時候,頭髮會全部脫光。所以,就想在第二個化療開始之前,爲自己選購一頂合適的假髮。“看着她拿着中意的假髮離開,我心裏特別難受。相比於年齡大的老人買假髮是爲了好看,病患者更多是想在別人面前掩蓋自己的不幸,或是增加一點生活的自信。”圖爲一顧客用火燒來檢驗假髮質量。

陳標說,他做假髮生意2個月來,雖然接觸到的顧客不多,但是每個進店的人基本上都有一段故事。“凡是進店光顧假髮的人,往往從外表看起來和正常人沒啥區別,當她們摘下帽子,或者說出自己購買假髮的原因,你纔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經歷。有時遇到心情不好的顧客,我也會拿別人的故事來安慰對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