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玉文化已伴隨歷史發展了數千年之久,從新石器時代起“玉”就作爲裝飾、財產以及祭祀之用。俗話說“人數有常玉無常”,只要保存得當一塊古玉流傳千年也不是不可,畢竟其未成材之前也歷經了千萬年的日月風霜,人只不過是玉的一段承載罷了。既然千年間都經久不衰,自然會有很多傳世,以下簡單盤點一下哪些是不“興戴”的。

一、綜合篇:

首先自然是要戴真的不戴假的,如今仿古的太多了,地攤上隨便淘就沒有一件真的。如今能傳世的也就兩種,要麼祖輩留下來的,要麼就是“墓”裏請出來的。當然即使流傳下來的也可能是幾十年前您家前輩讓人蒙了留到你這了,簡單說來,不懂就別碰,地攤上的故事您也別聽。其實流傳下來的自然帶了沒問題,那麼墓裏請出來的呢?

墓裏請出來的也分兩種,生坑與熟坑,所謂生熟不過也就是有沒有人替你盤養過。生坑是剛挖出來的,表面死生氣重,熟坑經過人盤玩數月乃至數年恢復了玉器本身的靈氣,人自然可以上手了。其實古玉流傳靠“摸金”,那些品相佳質地好的也多從土中來,所以我們祖輩就有專門替人盤“生玉”的養玉人,不過建國開始我國嚴厲懲處盜墓這類舉動,養玉人一門也就此斷絕了。

二、形制篇:

其實由上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玉都是“刨土”出來的,只不過之前有沒有人替你盤養過罷了。所以玩古玉就不要讓“忌諱”左右了你,但是仍然要避免一些詬病,比如玉蟬。“蟬”這個題材在我國曆史上可謂經典中的經典,著名的漢八刀就連門外漢都有所耳聞。但這蟬又分爲冠、戴、佩、含四種,冠即冒尖或者帽心上的飾品,戴與佩一個在脖子上一個掛腰間都比較好分辨。但這個“含”卻是留給“往生者”用的,顧名思義,就含在嘴裏隨之下葬的。同理還有封“七門”所用的玉塞,鑑別方法也很簡單,那些不打孔的你就要留意了,這些“封門”的要包金帶出去,那可太刺激了。

三、題材篇:

通常很多人都認爲只要是配飾就一定有一個吉祥的用意,實則不然,很多東西如果戴錯了那才真是給自己找事。比如時下很流行的“齋戒”牌,古樸的字體與回龍紋相得益彰,並且讀起來也透露着那麼的“雅”。但在古代這種牌子是祭祀前需要佩戴的,目的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近女色、美酒、美食。如果您天天風花雪月,那戴個齋戒牌子能像樣嗎?

還有很多立寓不明的題材都應該注意一下,時下很火的就有“金蟾”,但一定記住了,金蟬是三足。因爲曾經在民間故事中金蟾原本四足禍害一方,被劉海斬斷一足才向善開始接濟窮人。所以戴個四足的癩蛤蟆或者沒事“接濟”他人是不是也差點意思呢?再就是所謂的“清風”又叫無面佛,其實佛像題材的物件都需要“開臉”來顯示其威嚴,那些無論是歷史悠久磨掉了還是壓根就沒開臉都不興戴,因爲“無面”即爲“飄”。那是個什麼東西,自己現在心裏有數了吧。

最後就是“玉豬龍”這東西沒事別戴,其實考古學家現在都沒弄明白那到底雕了個啥,這象形按照當地信仰的圖騰來說可以是豬、龍或者狼,也保不齊是其他的生物也說不準。如果是龍還好說,要沒事胸前戴個豬或者白眼狼那像話麼。還有最著名的“血玉”,傳說中是放進屍體內受血侵染成紅色,其實那都是騙人的。人原本開採出來就是帶“血色”的,那紅色其實是三價鐵離子,跟人血一點關係沒有。

總結一下,您要是連現代玉石基礎都沒學明白,千萬別玩古玉。世上沒有那麼多機緣巧合,這漏要是能讓外行撿了,那隻能是個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