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關於“長度單位”的學習,今天丹格教育爲同學們分享這套第一單元的測試卷,一起來看看這套題的特點有哪些。

第一單元測試題

第1題是長度單位的換算以及簡單計算。現階段學習了米和釐米,要牢記“1米=100釐米”,也可以寫成“1m=100cm”。相同單位名數才能進行加減運算,加減時只把數字相加減,單位不變。不同單位名數要化爲相同單位名數後,才能進行計算。

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記住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要緊靠被測物體(不要傾斜),0刻度線與被測物體左端對齊,被測物體右端落在刻度尺的位置,就是物體的長度。在記錄數據時,不要忘記單位。有時0刻度線磨損,也可以從整數刻度開始測量,在測量的結果上要減去該整數。例如在第二題的第3小題,測量鉛筆的長度就是整數2開始測量,末尾讀數是8,鉛筆的長度是:8—2=6(釐米)。

第一單元測試題

在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容易考到,但這樣的物品非常之多,很難做到一一列舉,所以要學會建立一個基準標準,比如一些常見物品的長度,例如一張課桌大約80釐米高,教室門大約2米高,教室樓層大約3米高,指甲蓋和田字格大約一釐米寬。有參照就比較容易確定用單位米或釐米。

在作圖時,常常有不直接給出作圖長度的情況,而是需要我們進行一步計算,這時就要仔細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判斷是加或減。例如,第八題畫一畫的第3小題:畫一條比7釐米短2釐米的線段。“比7釐米短2釐米”就是在7釐米的基礎上減去2釐米,7—2=5(釐米),也就是要畫一條5釐米長的線段。

在計算題中,經常出現多、少、上車、下車、放入、拿出等表示“增加”或“減少”的關鍵字,在讀題時可以把它們標記出來,多讀兩次,理清題意。

小學生

以上這幾點是同學們的易錯點,同學們在做練習的時候一定要多加小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