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哲學的集大成者,而《莊子》這本書,更是一本奇書,被譽爲“哲學中的文學,文學中的哲學”。也就是說,在哲學家中,莊子是文章寫得最好的人,在文學家中,莊子是思想最深邃的人。這一點,連老子都要承讓莊子三分,因爲,老子的《道德經》,是語言雋永意味深長的格言體,而莊子則是將先秦散文推向了巔峯的境界。

莊子是哲學家,更是詩人與文學家。他以飄塵出俗想出天外的非凡的想象力,以“汪洋恣肆,飄逸奇崛”的文風,與偉大的詩人屈原一起,共同塑造了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而不同於屈原的愛國、忠貞和念念不忘的故國情愫,莊子似乎是一個立志於遠離塵囂的人。他反對文明的異化,反對人心的淪喪,反對慾望對人的束縛糾纏,他好像是站在雲端的哲人,他追求的是無拘無束、無情無累、無知無慾的逍遙哲學。

莊子的人生哲學,深刻影響了後世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文人的心靈,從魏晉名士到詩仙李白;從躬耕南畝“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到“也無風雨也無晴”夢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蘇東坡,中國知識分子受惠於莊子多矣。莊子的逍遙哲學,讓一直精神緊繃的中國知識分子,有了放鬆精神的空間,讓失意的中國人和中國文人,在仕途失意前路渺茫之時,不至於走投無路,而是帶着超越的心態,過一種山水田園中吟風弄月泛舟煙海的藝術化的生活。讓他們可以在失意之時仍然能夠從容曠達,于山水林泉之中作逍遙之遊。因此,莊子的人生哲學,乃中國文人的精神避難所,更是中國人心靈的桃花源。

《莊子》是一本奇書,而莊子的首篇《逍遙遊》,更是被視爲莊子散文的巔峯之作。在《逍遙遊》中,莊子開宗明義提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基調:人生來並不自由,因爲我們的身體總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活的束縛,就像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鯤鵬,沒有風就不能飛一樣,這種有所待的困境,讓我們的身體永遠處在物質的牢籠之中而不得自由。但是,形固然不自由,但我們的精神可以自由自在地遨遊於九天之外。也就是說,生活縱然可以很苟且,但我們的心卻可以很快活,生活縱然擺脫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但我們的靈魂,卻可以嚮往詩與遠方,這就是莊子追求的心靈的絕對自由,一種精神上忘記了一切的、無所待的人生境界,莊子給這種境界起了個詩意的名字,“逍遙遊”。

莊子追求一種不受任何束縛的心靈絕對自由,追求過一種超越世俗的不爲物質所拘的生活。在莊子看來,人最理想的狀態是“物物而不物於物”,就是說,我們要駕馭物質,而不能沉溺於俗世的慾望之中,成爲物的奴隸。這樣看來,莊子大概是文明異化論的最深刻的洞察者。

那麼“逍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早在詩經時代,“逍遙”就有悠然自得、無拘無束、身心俱得大自在的意思。詩經中的鄭國人曾經唱到:“河上乎逍遙”,諷刺有些將領和士兵們,不去保家衛國,反而在河邊悠閒自在地閒逛。雖然說是諷刺,卻也點明瞭“逍遙”的本意,那就是快活,就是自在,就是心靈無紛擾,就是無拘無束悠遊自在。不過,莊子的“逍遙”卻有更深的哲學含義。莊子的“逍遙”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理想的人生,應當是掙脫一切塵世的束縛,喜怒哀樂不入於心,名繮利鎖權勢地位不再束縛人心,人不再是物的奴隸,而是物的主人。我們要無情無心無慾無累,用超越的心態過超越的生活。

“逍遙”本身已經足夠讓人心馳神往了,但莊子還嫌不夠,他在“逍遙”的基礎上又加上了一個“遊”字。如果說“逍遙”是莊子的人生理想的話,那麼這個“遊”就是他的處世藝術,就是用遊戲的方式,好玩的心態,把俗世的生活過成一段好玩有趣的歷程,就是暢遊於俗世,出世而不離世,就像魚遊淺底鳥飛天空一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因此,有學者認爲,《莊子》一書的主旨也可以用一個 “遊”字來概括:莊子曾經在橋上看到魚兒自由自在地遊動,感嘆魚兒的快樂;他也想象自己“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死生,無始終者爲友”,他要與那些參透生死無始無終的體道者,自由遨遊於天地大道之中;他幻想自己可以達到“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逍遙遊”的境界。

“逍遙”是一種人生境界,而“遊”則是一種處世的方式。莊子希望,縱然塵世複雜危險,縱然自由殊爲難得,但他可以用一顆悠然自得之心,用遺世獨立超越凡俗的姿態,飛向他無所待的逍遙之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