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愛下廚房》節目中,有一期柳巖作爲嘉賓觀看黃河邊養蟹人的生活,也許是有感而發,她首次談起了自己家的教育。

她有一個哥哥,平時的成績不是特別出衆,但是有一次卻考了第二名,這讓父母特別的開心。爸爸甚至直接對他說:你只管好好讀書,我就算砸鍋賣鐵也會供你成材。

可是哥哥心裏知道自己的能力,這次考得好其實只是一個偶然,但是父母因此對他產生的過大期待讓他揹負了沉重的壓力。

因爲哥哥真的擔心父母會爲了他的學習砸鍋賣鐵,過上居無定所的生活。

這件事情也讓年幼的柳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認爲砸鍋賣鐵對孩子是逼,而不是愛。只有爲孩子營造一個寬鬆舒適的成長環境,他們才能生活的更好。

當父母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感到很大的壓力。

父母“砸鍋賣鐵”式的愛沒錯,但是這份壓力顯然已經超過了他們能承受的正常範圍。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高,孩子的壓力就會越大,從而導致陷入超限效應。

什麼是超限效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超限效應主要指的是同一刺激對人的作用時間過長、強度過大、頻率過高,會使神經細胞處於抑制狀態,讓人產生極度不耐煩的心理體驗,最後產生反感和反抗行爲。

比如我們到朋友家做客,當喝到朋友花了一上午時間煲的老鴨湯的時候讚不絕口,這時朋友就會接着爲我們盛第2碗,第3碗……

可是這時我們的肚子早已經裝不下了,但是朋友依然很殷勤,這就是明顯的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對孩子的危害

滙豐集團(HSBC)在《2017教育的價值報告》指出:中國教育支出比例高達57.2%,已經成爲全世界最高。

而且超過30%的家長把個人時間全心全意投入孩子的教育,在這數據背後,隱藏着300萬家長的焦慮。

1、過度刺激導致孩子逆反

父母總是想要操控孩子的一切,卻不知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有自己的意識。

所以當他們不停的在孩子耳邊嘮叨,完全不考慮孩子自己想法的時候,孩子自然就會產生反感,如果這種刺激一直存在,那麼孩子必然會出現逆反心,變得叛逆難以管教。

2、要求過高導致孩子失去自信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所以無形中會對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認爲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但其實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父母的要求明顯不符合孩子的能力,那麼孩子必然難以完成,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的自信心一點點減弱,甚至完全失去。

3、過度批評導致孩子產生自卑

父母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適當的批評孩子,但是如果批評孩子時帶有人身攻擊,說出來的話特別讓孩子受傷。

那麼很顯然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他們會認爲自己真的像父母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從而全身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甚至失去前進的勇氣。

砸鍋賣鐵的給予其實是孩子身上的包袱

\'\'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心滿意足地快樂了,自然就能將滿溢的福杯分享給周圍的人,也能快樂地接受別人的給予。\'\'

快樂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健康的孩子,連自己都丟失的父母,如何能夠教育好孩子呢?

如今不少父母爲了孩子付出很多,付出了他們的時間精力,甚至有的乾脆辭職在家全心全意的照顧孩子。

這在他們自己看來當然是偉大的,放棄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完全爲孩子而活,這聽起來似乎很動人,但這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作家林清玄說: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着。

一味的在物質上付出,看起來是給予了孩子最好的生活,讓孩子喫的好,穿的好,用的好,住得好。

但是這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父母孤注一擲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所以孩子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不好好學習。這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包袱自然可想而知。

父母應該如何避免\'\'超限效應\'\',正確教育孩子?

1、就事論事,語言簡潔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這時父母可以給出及時的批評指正,不僅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做錯了,而且要讓孩子知道應該如何去改正。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儘量用簡潔直白的語言去和孩子交流,這樣不僅方便孩子更好的理解,也能夠讓孩子更加願意接受。

做到就事論事,不要發起火來就把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全部列出,這反而容易讓孩子反感。

2、傾聽孩子,給他們說話的權利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優秀,但有時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這時就需要彼此間進行很好的溝通,只是很多時候,父母無形中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權利,從而阻礙了溝通的進行。

父母要鼓勵孩子說出他們內心的感受,並且願意耐心的傾聽。這樣父母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從而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一步步走成向成功。

3、讓孩子學會對行爲負責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於孩子的發達。\'\'

所以不要貿然的替孩子做選擇,因爲孩子有他們自己想要的人生,父母的規劃也許只是父母希望的人生。

把選擇的權利交還給孩子,讓他們爲了自己的理想勇敢的去追去飛,但是也要告訴孩子,既然作出選擇就沒有回頭的餘地,不管未來要面臨什麼樣的結果,孩子都必須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4、孩子時間,靜待花開

孩子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只是每個孩子的腳步是不同的,所以不要把其他孩子的衡量標準強加在自己孩子身上。

這樣不僅家長會過分的焦慮,孩子也會因爲巨大的壓力想要退縮。

學會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耐心等待,相信總會有花開的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