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尝试自己的生活,哪怕它一开始并不快乐,但它至少是自己的。

——遇言姐

最近大家都在谈一个脱口秀演员李雪琴

北大的本科、纽大的硕士,菜市场大妈的气质,一口铁岭大碴子腔。

明明是个牛人,天生一副熊样。

说的就是李雪琴

不仅外型乡土,李雪琴本人的性格也是丧丧颓颓的。

另一位出身Top2的高晓松老师,始终坚持清北是国之重器不是找工作的职业培训所

高晓松的脱口秀,时不时会露出一笔家国情怀、时代感召。

而李雪琴则说,清华北大毕业怎么地了呢,为啥就不能做个废物呢?

她连说话强调都是哼哼哈哈的——

“我是略琴,你吃饭了没呢?”

翻了一下李雪琴的知乎,5年前,那时的她还没有红,回答都是懒洋洋的,一句半句的冷幽默,已经很有段子手的潜力。

她在教育栏填的是中关村文理学院,到处劝人不要读北大新闻传媒专业,因为她自己就是新传的,觉得学这个不需要智商。

有人提问:内蒙古高考要考骑马射箭吗?

李雪琴回答:我们东北高考还考扒蒜呢

有人提问:名校毕业找不到工作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李雪琴回答:继续读书。。。

有人提问:有哪些治愈系句子?

李雪琴回答:不用后悔过去的选择,因为换一种可能更惨。

还有人问:联欢会被抽中表演节目,但是自己才艺特长全无,怎么化解尴尬?

李雪琴回答——

你就说,给大家表演个口技,我学一下长颈鹿吧。然后你就在上面站着并不时配以摇头晃脑。这时有人会问你表演得什么鬼。你就告诉他们,长颈鹿不会叫。”

哈哈哈,这个回答,很李雪琴。

除了学霸和认怂之外,李雪琴又是一个善良而温暖的女孩

有一次李雪琴在火车上看见一个靠着墙拄着拐仗的大叔,站在车厢连接处,把座儿让给大叔后,她站了5个小时。

还有一次李雪琴搭乘人巨多的绿皮车,让一个孩子在自己腿上坐了3个小时

李雪琴说,那个腿不方便的大叔在车厢连接处站着,孩子的爸爸把儿子放在脖子上默默站着。

遇到这种不愿麻烦别人的人,李雪琴总是会主动提供帮助。

她在知乎上po了一条想法——

为什么不能给别人更多的善意呢?这个世界可能不是你看见的那样,但也很可能并不是你臆想的那样。

李雪琴是非典型学霸

吊儿郎当,上课睡觉,前桌聊完后桌聊

老师没办法,只得把她的位置调到讲台旁边——话说遇言姐小时候也是这样,坐第一排的调皮捣蛋的同桌是我后来差点结婚的青梅竹马的男朋友。

后来李雪琴考上北大自主招生辽宁省第一名,同学们都羡慕她的天分,不需要书山题海的战术,只要听听讲就能考第一。

别人在高压教育下苦学,她轻轻松松就脱颖而出。

谁又知道,这样天资卓越的李雪琴,一直在自卑沮丧中挣扎。

她觉得自己又胖又丑,能力也不如其他学霸。

害怕负面评价

“一骂我或者一批评我,我就想给对方跪下”,李雪琴说。

李雪琴的优秀透着无奈,大大咧咧的她实则早熟。

她说自己在爸妈离婚后,就再也没在妈妈面前哭过。

李雪琴努力学习,因为生怕别人说家长把孩子耽误了,她觉得自己不能给父母亲这种压力。

背后呢,她不快乐。

抑郁过、自残过,会忽然发短信给很久不联系的同学,问人为什么活着

李雪琴总提王建国的梗,其实她的恋爱并不顺遂。

知乎上有道提问是:如何用诗句描述你的现任伴侣?

李雪琴回答:沉舟侧畔千帆过,过尽千帆皆不是。

还有道问题是,你最想拥有游戏中的哪项技能?

李雪琴回答:召唤。像《英雄联盟》里,安妮的熊那种,这样再也不用怕一个人。不要克列那种,你强的时候陪着你,你残了就弃你而去。

看李雪琴的采访,遇言姐老是想起来《挪威的森林》直子的姐姐

直子的姐姐在自杀之前是个最让人省心不过的女孩。

什么事情都能自然而然地干好,所有的事情都能自己处理妥当,对每个人都笑脸以待,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

直子的姐姐从来不发脾气,也不会不高兴,只是每隔两三个月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几天,不吃不喝只是发呆。

李雪琴跟直子的姐姐一样。

她们天分超然,学习能力一流,能够洞察社会的运行规律,轻而易举获得世俗的成功。

但是她们又都是讨好型人格。

如同李雪琴形容自己的——

“不会拒绝别人,不会麻烦别人,一切按对方意愿,一味地委曲求全。会把相干或不相干的一切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恨不得谁有事都帮一把。

她们自己的感受则从来没有表达,就算遇到困难也开不了口,每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因为怕身边的人失望。

这种表里不一的撕裂令人十分痛苦,时间久了会觉得自己像是在被剥削,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情感压抑无处发泄,总有一天会爆发。

后来,直子姐姐在18岁以自杀了结了一切

而李雪琴呢,从大四上学期开始,自杀倾向变得严重

心悸、心慌、濒临崩溃。

那时她在酒吧打工,借着洗盘子这种体力活儿才能让自己松弛一会儿。

李雪琴去看北大的心理医生,痛哭哀求医生不要告诉学院,因为害怕妈妈知道。

结果心理医生转头就通知了系里。

李雪琴说,这是我对北大最失望的一次,因为学校的目的不是帮助你,而是看着你,千万别在学校里给我出事儿。

出国留学后,换了个环境,李雪琴也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纽约是个压抑且现实的名利场,高楼大厦下就是垃圾和流浪汉。

李雪琴去参加纽约北大校友会,以为校友们在国外碰面会很暖,结果发现参会的不是医生、律师,就是搞金融的

没有人搭理读教育学的李雪琴。

(这里遇言姐也要插一句,国外的校友会、联谊会其实也是很势利的,若不是我一毕业就进入大公司工作,估计也没有人理我。)

就连最活跃的社交达人都不会要我的微信,哪怕把全场人的微信都要了也不会要我的,一听说我读教育学,人家笑一笑就走了”,李雪琴说,“我真的是格格不入”。

18年的时候,李雪琴休学回国。

学业没完成就跑回了家,也没去找什么高薪工作,而是起了个艺名,在抖音上拍视频,喊话吴亦凡。

李雪琴喜欢吴亦凡,她说吴亦凡一看就是从小被保护得很好,没啥烦恼。

这种被包容被溺爱的生活李雪琴没有过,她很羡慕。

“我从小就生活在漩涡里。”李雪琴说。

有人说,李雪琴录着视频会忽然哭起来,让身边的工作人员们手足无措。

遇言姐倒是觉得能哭是好事。

最怕是像冰山那样,只露出来一个角,主体沉在水面下。

要说菜场范儿的李雪琴和精英范儿的高晓松有多不一样吧,其实也没有。

看得出,李雪琴是有很高精神需求的人。

她说如果实现财务自由了,她的理想工作是做名记者

有人问:读博士有什么用?

李雪琴回答: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事儿,没什么用,就是想做。通俗地说就是,喜欢,任性。

她在Vlog里说——

要创造,要不同,要做你自己。这种不一样不一定能赢得满堂彩,但是我不能低头。

理想主义+土味苟且+精英内核,如同遇言姐的老朋友编剧史航形容的:

“李雪琴动人而且自然,就像一个巨人没有弯腰就走过拱门。”

看过《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都知道,stand-up comedian不好做。

美式单口相声不是小沈阳,靠装疯卖傻扮女人博噱头,而是对洞察力、幽默感、乃至三观认知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单口相声的名家大多背景不凡。

麦瑟尔夫人的原型莫林斯基毕业于巴纳德学院,近年最火的黄阿丽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白宫开演的黄西是生化博士

土味而不低俗,尖锐但不蛮干,犀利恰到好处,吐槽信手拈来,这个事儿非聪明人不能干。

李雪琴的鲜活和真实令大家喜欢,虽然她自己并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而将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展现给公众,这勇气本身也是女性力量的表达吧。

我特别希望那些有自己理想的女孩子可以像李雪琴那样,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而不是盲从社会给你安排的定位。

比如你读书好,就应该读北大,读了北大就要读金融,然后找一个高尚漂亮的工作……

活在别人的预期中,其实是一件很没有自我、很没有价值感的事情,但是很长时间之内,你可能都会把这种别人的预期当成自己的安全感。

遇言姐就亲自这样生活过,事实证明,别人羡慕的生活不是自己的。

所以,我特别希望,这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李雪琴,可以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我想,这是李雪琴作为脱口秀演员比说脱口秀更招人爱的地方吧?

你可以尝试自己的生活,哪怕它一开始并不快乐,但它至少是自己的。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