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爲作者原創,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上週三9月16日,我和中國婦女出版社的曉晨老師做了一期直播,我們着重探討了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也無可避免地提及很多孩子的輕生行爲。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出了嚴重的問題

可就在第二天(9月17日)的下午,武漢市某中學一名九年級14歲的男孩因爲在學校玩撲克,被老師請了家長。他被母親在教學樓樓道打了耳光,然後,靜默三分鐘之後,他選擇從5樓直接跳下,結束了自己豆蔻年華的人生。

看到這則新聞,不論是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還是一名青春期男孩的母親,我的心痛都無以言表,更是不忍心第二次面對他生命中最後幾分鐘的畫面。

又是一名青春期的孩子,爲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狀況”?爲什麼很多父母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就特別抓狂?爲什麼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發生各種“叛逆”,甚至是極端的行爲?

其中的原因較多,但最不應該被家長忽視的重要因素有三個

01

青春期的孩子,進入成年之前“自我認同”的重要時期,有追求獨立、尋求自我的強烈需要

在這個階段,他們心理上認爲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並會帶着成人視角,去看待自我、他人與世界。而對待家長,他們一方面從精神上無限渴望“脫離”父母,一方面又從感情上無限“依賴”父母。

但是,現實讓他們矛盾的是,由於他們的人生閱歷尚淺,對待很多事情必然充滿了迷茫,又因此特別渴望他人給予建議、指導和支持。

再加上生理上(大腦)的發育,他們非常容易因爲看上去瑣碎的小事,產生情緒上的巨大波動,以及偏執的想法,容易鑽“牛角尖”。

所以說,在心理與生理的綜合作用之下,青春期的孩子內在充滿了質疑、挑戰、反抗、迷茫與矛盾,這才使得他們外在看上去既像個火藥桶,遇火星就着;又像個大號刺蝟,觸碰不得

02

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關係漸弱,但對老師與同伴的關係越來越看重,尤其看重在小夥伴中的地位以及尊嚴。

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指出,每個人在羣體中都有追求自身卓越感的內在強烈需要,孩子亦是如此

因此,結合上述第一點的內容,青春期的孩子會更加看重自己在同學、朋友中的形象和地位,他們有非常強烈的維護面子,也就是維護自尊的心理需求

因爲一旦這種尊嚴受到破壞或者侮辱,他們不僅會感到無地自容,在同學中抬不起頭來;同時,他們給予自身同樣強烈的自我否定,進而評判自我價值爲零或者負,也就不會珍惜自己,包括生命本身。

極端的“生無可戀”基於危險的自我評判

03

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前,父母錯誤的養育觀念與方式已經爲青春期危機爆發埋下比較大、甚至是重大的隱患。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如果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無法意識這一點,仍然沿用 “你是我生的,我辛辛苦苦養大你,你就應該聽命於我,我怎麼做都是對的“這樣的舊有觀念,則必然無法給予孩子作爲獨立的個體,應有的理解和尊重。

那麼,基於兩個獨立個體之間、良好而健康的親子關係根本無從建立起來,良好的教育也就從來沒有真正發生過

而在不健康的親子關係中,成年的父母始終高高在上地抱着一種“上帝”視角來看待孩子,孩子卻因爲身體和精神意志的弱小,生存能力的欠缺,不得不依附於“上帝”的腳下,儘管他們並沒有這樣覺醒的意識,但事實如此。

在這樣錯誤養育觀念的“教育”中,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爆發巨大的衝突則是一種必然,而因此造成傷害的殺傷力自然不言而喻。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我們就不難分析出爲什麼這位14歲的男孩,在面對母親的處理方式時,最終選擇決絕地縱身一躍!

提及家庭教育,衆人盡知的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可以映射出父母自身。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父母習慣用什麼樣的觀念、習慣、方式來對待他們,他們也會“習得”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還有他們自己。

如果,父母輸出給他們的是理解與尊重,呵護與溫暖,他們賦予我們的也絕對不會是傷害;但如果我們給予他們的是誤解與輕視,傷害與冷漠,他們回饋給我們的也必然是相同的東西。

就像這位14歲男孩的母親,當你不愛惜他時,他也不會愛惜你,他也不會愛惜自己,包括自己的生命

從個體成長的角度,人一生中最深刻的兩段親密關係都來自於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關係,一個角色是作爲原生家庭的孩子,一個角色是作爲新生家庭的父母。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本應有無限留戀,父母子女一場,何不且行且愛且珍惜?!

要讓孩子未來取得真正的成功,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明錟老師可以幫助您全方位評估孩子的學習能力現狀,親子關係狀況,並制定針對性的孩子個人和父母成長計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親子關係。歡迎關注明瞭父母課堂並聯系明錟老師。

明老師教育著作《不焦慮父母修煉手冊》現已隆重上市,家長朋友們可在各大網絡平臺搜索購買: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明瞭父母課堂針對6-12歲的小學生家長,提供一對一、個性化的家庭教育諮詢指導服務,幫助您解決孩子的學習力提升、減少手機遊戲的依賴、青春期前後的親子關係建設等教育難題。

更多科學與健康、簡單與明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盡在“明瞭父母課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