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注入資本 職工抱團採購

新型採棉機推動師市農機裝備產業進入2.0時代

9月24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九〇團九連16號井的棉田地頭,人們發現一個新奇事物——一顆顆擺放整齊的黃色“巨蛋”,再一看這些“巨蛋”是地裏的一臺採棉機“吐”出來的。

這臺採棉機是該團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出資購買的約翰迪爾CP690型自動打包採棉機,俗稱“下蛋式”採棉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採棉機,智能化程度較高,也是五師雙河市目前最先進型號的採棉機。

“這種採棉機邊採邊打包,不用再把採好的棉花倒在地頭,實現了棉花采收、打包一條龍作業,打包直接用塑料膜,這種塑料膜放在地頭不怕風吹雨淋,還有防火作用。與老式採棉機相比它具有采收速度快,不用裝卸車,棉花污損小的特點。”16號井種植戶唐立付說,軋花廠爲了多收購質量好的“大棉球”,還通過每公斤提高0.3元的方式吸引種植戶。

進入9月下旬,五師雙河市種植的72.6萬畝棉花陸續開採,一臺臺採棉機在“銀海白浪”中穿梭,十分壯觀。近年來,師市農業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拾花工不見蹤影,人工採棉早已成爲歷史。

五師雙河市國資國企改革後,山東水控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與師市農業集團完成整合,通過資本融合,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帶動師市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體系建設。據該集團權屬公司博賽物資公司總經理向東介紹,2019年年底公司投資5040萬元引進了8臺“下蛋式”採棉機,這讓師市棉花采收裝備升級到“2.0時代”。

“我們合作社聽說要引進自動打包採棉機,立即就訂購了一臺。”九〇團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季偉說,合作社去年籌集資金630萬元購買了這臺採棉機,想把最先進的農機引進到團場,爲全團各連隊的棉花種植戶做好服務,爲大家做實事、做好事,逐步實現棉花種植機械化,讓大家都豐產增收。

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取消“五統一”,讓很多想幹事的職工徹底放開了手腳。季偉是九〇團十二連職工,改革後,他和該團青年致富帶頭人王世濤一起牽頭成立了九〇團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季偉介紹,成立合作社後,由過去的“單打”變爲了“團打”,今後合作社要進一步提高作業質量,降低作業成本,讓改革成果惠及更多職工羣衆。

近年來,五師雙河市各團場農機裝備結構優化、數量增加,農業機械裝備水平和農業新技術應用都越來越高了。如今,師市種植的棉花全面利用機械採收,通過高效機械化作業,爲棉花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效降低了職工羣衆的生產成本、節約勞力,促進了職工羣衆增收致富,加快推動了師市農機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雷蕾 冉紅春 白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