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布满印章,在上面题字的皇帝不止一个!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唐诗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诗仙李白可谓是唐诗中的一座丰碑,其所创作的诗歌,想象奇特,脍炙人口,真是读罢让人拍案叫绝!这些诗歌堪称李白无与伦比的才华的具体体现,同时,李白还是一位高产诗人,其一生大概创作诗歌有6000余首,其中流传至今的大约有1000余首,按理来说李白存留的于世的墨宝应该很多,然而却恰恰相反,李白流传于世的墨宝非常的稀少,经历了一千多年后至今,能被收录下来的,也只有这幅《上阳台帖》了。

在这副装裱起来的书法墨宝中的内容,是李白挥毫一鼓作气而成其中的全诗共计25个字,全文如下: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这幅墨宝为何会有“上阳台”这么前卫的名字呢?那就要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说起,原来,当时在山西境内的王屋山有个道观叫做阳台观,道观的主人是司马承祯。唐玄宗开元年间,这个道人与李白在相遇于三峡,他对李太白的大作早已拜读,遇到李太白本人也是极尽溢美之辞。后来到了李白名满天下之时,李白和杜甫、高适二人去山西阳台观拜访这位故友兼知音司马承祯。

没想到时光匆匆如流水,二十年过去了,曾经的故友已经仙逝,而这三位诗人只看到的是故友遗留下来的画作。睹物思人,带着知音逝去遗憾的李白,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气贯长虹的诗歌,同时也留下了这幅世所罕见的墨宝。当然,据其他学者考证,此阳台并非彼阳台观,如若依据古汉语的语言攻伐,这副书贴的名字叫做《登阳台帖》才对。依据学者的说法,此台应该具体解释为宫殿之意,特指东都洛阳的上阳宫。李白曾经有《上阳白发人》一诗,所以《上阳台帖》也应该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刚才我们讨论了《上阳台帖》的出处,接下来我们再来领会一下这《上阳台帖》的艺术价值。此书法的字体别具一格,通篇活灵活现,犹如一幅跳跃的画一样,这25个字的长短差距很大,然而更突显出李白豪迈,不拘一格的气息,让长字肆意扩展中凸显了一种张狂不羁的气势。使书法的整体看来非常富有生命力。

有的学者对是否是诗仙留下来的墨宝存在着质疑,其实不光观者有这样的疑惑,其实著名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先生也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此墨宝的用笔方式不符合唐人特点,疑为宋人伪作。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传世名作,以大饱眼福吧。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布满印章,在上面题字的皇帝不止一个!

首先它的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收藏、观赏印章约90个,这当然少不了“收藏狂魔”乾隆的印记,另外它的引首为乾隆题“青莲逸翰”四字。虽然乾隆收藏历代书法之中有过失手的经历,但绝大部分乾隆皇帝的鉴赏能力还是值得高度肯定的。其次,在正文的右上方有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书写的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我们知道宋徽宗的书法、绘画等艺术水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经常爱好收藏的宋徽宗,其鉴赏能力更是出类拔萃的。

另外,上面还有赵孟坚、贾似道、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等收藏名家的印章,可谓是源远流长。近代大收藏家张伯驹斥重金购买珍藏,并经过书法宗师启功的仔细坚定后,确定是李白真迹无疑。目前,这幅国宝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们后世之人,能够一睹一代诗仙的真迹佳作,也可谓是荣幸之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