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午10:30時許,全國最美志願者、著名蒙古族青年歌唱家烏蘭圖雅“零距離”走進黃河上中游分界點——內蒙古託縣“河口古鎮”,用快手“直播”了黃河幾字彎非遺文化和和呼和浩特市託縣黃河文化、非遺文化,讓大家在“雲端”一覽母親河的風姿綽約。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新浪內蒙古、微贊直播、中國旅遊報、華夏蒙商網、蒙古音樂網等平臺或進行直播、或進行現場報道,上百名網友、粉絲、主播也到現場參與直播,線上超百萬人收看了綜合直播。

本次直播活動通過“講好黃河故事”,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時代精神。根據第21屆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活動的總體工作安排,進一步推動“全市烏蘭牧騎展演”深入基層,烏蘭圖雅在“直播”黃河幾字彎非遺文化過程中,與托克托縣烏蘭牧騎隊員進行“互動、交流”,共同弘揚烏蘭牧騎精神。託縣烏蘭牧騎和非遺傳承人獻上了鼓樂《萬泉河水》、漫瀚調對唱《天下黃河》、吹歌《打金錢》、雙牆秧歌《老罕王》和歌曲《站在草原望北京》,精彩節目獻給網友,也獻給母親河。

烏蘭圖雅還與十多項“黃河特色非遺項目”傳承人進行交流互動,包括雙牆秧歌、托克托吹歌、托克托鼓韻、壽陽鼓、託縣傳統燉魚、託縣粉湯、託縣果丹皮、託縣花饃、田餚—酸漿豆腐、託縣石磨豆腐、託縣辣椒及託縣剪紙的傳承人,她對基層非遺傳承人的辛勤勞作表示慰問和敬意。內蒙古廣播電視臺主持人雅坤主持了今天的直播活動。

烏蘭圖雅在直播過程中說,在“第21屆昭君文化節“全市烏蘭牧騎展演”活動中走進托克托縣,用新媒體手段直播黃河幾字彎非遺文化是一件好事情,我們都是黃河兒女,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黃河非遺文化是我們崇高的責任與義務,通過直播就是要動員人們更加熱愛黃河、保護黃河、美化黃河,促進黃河流域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託縣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王立新,呼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副局長娜敏、託縣文化旅遊總顧問、呼市政協常委、工商聯副主宋和平,新浪網內蒙古總經理劉華峯等參加了直播活動。文旅專家宋和平全程參與“助播”。

呼市託縣是黃河上中游分界點,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黃河幾字彎文化的集大成之地。烏蘭圖雅直播“黃河幾字彎非遺文化”,這還是演藝圈第一次。

本次直播包括3個部分,一是烏蘭圖雅零距離直播黃河風貌和文化,在託縣河口管委會郝家窯村黃河小廣場進行直播,“鏡頭”面對滔滔黃河,向海內外網友推薦內蒙古的黃河風光;二是與託縣烏蘭牧騎互動,共同學習致敬烏蘭牧騎精神,烏蘭圖雅說,我們就要與基層烏蘭牧騎一道“以天爲幕布,以地爲舞臺”,將藝術獻給人民羣衆;三是與託縣非遺傳承人互動交流,在託縣黃河麥野谷景區,烏蘭圖雅與10多個項目的非遺傳承人進行交流,向全國網友推廣“黃河幾字彎非遺文化”和傳承300多年的非遺項目。烏蘭圖雅通過直播推介託縣黃河風味的託縣傳統燉魚、託縣粉湯、託縣果丹皮、託縣花饃、田餚—酸漿豆腐、託縣石磨豆腐、託縣辣椒等非遺項目,號召全社會助力產業拉動脫貧。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9個省區,即: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入渤海。

黃河流經內蒙古830公里,佔黃河總長的六分之一,覆蓋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旅遊走廊最長、覆蓋面積最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綜合性自然資源組合最好的地段。黃河內蒙古地段,凝聚了黃河文化、草原文化、長城文化、走西口移民文化、邊塞文化、敕勒川文化、豐州文化、土默特文化、河套文化、北方少數民族文化、萬里茶道文化、古城古都故郡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召廟文化等,是多元文化相融交匯區、民族團結的代表區。

烏蘭圖雅是著名蒙古族青年歌唱得國“最美志願者”;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廣場舞形象大使”,中央電視臺品牌欄目傳播大使、呼和浩特市文化旅遊形象大使、呼和浩特市非遺傳承形象大使;烏蘭圖雅3次參加央視“春晚”,其中,2014年一曲《套馬杆》通過央視春晚唱紅大江南北。烏蘭圖雅先後發行歌曲400多首,個人專輯19張。代表作品有:《套馬杆》、《站在草原望北京》、《天南地北唱中華》《點贊新時代》、《送你一首吉祥的歌》、《我的蒙古馬》《天南地北唱中華》等紅遍大江南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