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瀏陽河 碧波映兩岸

——走進湖南省長沙市看瀏陽河“最美河湖”示範建設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裏水路到湘江……”一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瀏陽河》傳唱大江南北,作爲湖南“母親河”湘江一級支流的瀏陽河也因其逶迤秀美而聞名於世。

瀏陽河是長沙的母親河,幹流全長137.1公里,流域面積4244平方公里,流經長沙市5個區縣(市)、30個鄉鎮(街道)、102個村(社區)。2019年,瀏陽河作爲湖南省代表入選全國第一批17個示範河湖名單。長沙市以“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爲目標,出臺了《瀏陽河示範河流建設實施方案》,圍繞“水域岸線空間管控、水資源調配、入河排水口管理、城鎮生活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最美生態岸線建設、人文休閒長廊建設”等方面鋪排示範創建任務35項,已完成各類資金投入7.34億元,力爭將瀏陽河打造成讓人民滿意的幸福河。

9月26日,記者跟隨水利部“逐夢最美河湖”主題採訪團走進湖南省長沙市,瞭解瀏陽河在示範河湖建設中的經驗和做法。

從源頭保護長沙水源涵養區

瀏陽河發源於湘贛交界的大圍山麓,北源爲大溪河,南源爲小溪河,兩源在雙江口匯合後稱爲瀏陽河。長沙市水利局河長制工作處處長尹慧告訴記者,一級支流小溪河是瀏陽河的源頭,是長沙市居民飲用水的水源地之一。坐落於小溪河的株樹橋水庫總庫容2.78億立方米,每天向長沙市供水量超過50萬噸。水源保護區域涉及5個鄉鎮,通過建立保護網絡、成立三支專業保護隊伍、建立水質預警系統、嚴控源頭污染、強化依法監管等手段多管齊下保護長沙水源保護區。

株樹橋水庫。

“爲了保證瀏陽河的生態流量,株樹橋水庫建立了生態流量電站,保證以每秒2.1立方水的速度向中下游供水。瀏陽河從源頭到到入湘江河口,共建了25個監測站,監測地表水環境20多項指標,保證源頭水質達到Ⅲ類以上。”尹慧說。

距離株樹橋水庫5公里之外的瀏陽市高坪鎮石灣村,是湖南瀏陽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核心區。高坪鎮鎮長、鄉級河長張義根介紹,瀏陽河國家溼地公園建設前,九曲灣原是一塊荒地,內有一處廢棄砂廠,期間雜草叢生,缺乏管理,垃圾隨意傾倒,水質不佳,人居環境較差,周邊羣衆掩鼻繞行。2019年底,爲貫徹落實瀏陽河和小溪河治理要求,保護綠水青山,全面提升沿河居民的生活品質,瀏陽市全面啓動瀏陽河國家溼地公園建設項目。通過建設河道型溼地、水源涵養林,瀏陽河九曲灣段得到全面治理,水生態環境得到修復、水生生物資源受到保護,管理亂象全面根治。

“高坪鎮處於水源保護區域,只能發展生態旅遊。如今的九曲灣兩岸峯巒競秀,古樹青藤茂密,河水碧綠清澈,沿河散步居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久違的歡聲笑語響徹雲霄。”張義根說。

“村花土特產”展示臺。

2020年4月,一場美食節活動在溼地公園舉行,公園成了“網紅”打卡地,株樹橋村村民溫齊紅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公園的“村花土特產”展示臺前,擺放着楊梅乾、獼猴桃幹、紅薯乾等農產品。溫齊紅說:“去年,我們三個人依靠靠着微信羣銷售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收益也可以。今年,公園成了‘網紅’打卡地,名聲起來了,來的人也多了,生薑、楊梅乾、李子幹賣的好。今年的銷售額比去年高兩三倍,我們三個人每月銷售額能有2萬元左右。”

生產和生活污水治理全面開花

“2018年以前,躍龍河曾因爲養殖污染、缺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污染十分嚴重,水質一度淪爲劣Ⅴ類,成爲沿岸居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河’。”站在瀏陽河支流之一的躍龍河邊,瀏陽市鎮頭鎮黨委書記劉國泰這樣介紹以前的躍龍河面貌。

2018年以來,鎮頭鎮通過採用“三減三增”綜合治理方法,改善躍龍河水質。劉國泰解釋到:“三減”即“減”畜禽污染直排,成立畜禽污染治理執法隊伍,完成沿河109戶養殖戶的退養工作,退養面積15248平方米;“減”生產生活污水直排,完成環保科技示範園安置區生活排污問題整治,強制要求全鎮18家餐飲店、洗車店等排污大戶增建污水初級處理設施;“減”河道淤積垃圾,投入100餘萬元對躍龍河河道開展清淤疏浚,並建立28人保潔隊伍,及時清理打撈河道及周邊垃圾,引導農戶開展垃圾分類。“三增”即“增”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並對躍龍河流域居民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760處,有效降低了農戶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增”農業綠色生態防控措施,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綠色生態防控技術,配備太陽能光伏殺蟲燈15臺、蚊蟲誘捕器200餘臺,有效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增”河道景觀示範創建,以河流自然景觀爲基礎,在躍龍河鎮頭段建設5.5公里的沿河景觀帶,實現“一河一景一品一韻”,讓人民羣衆共享躍龍河美景。

躍龍河兩岸景色。

目前,躍龍河水質逐步改善,已穩定達到Ⅲ類標準。河暢、水清、景美、堤固、岸綠,躍龍河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長沙縣江背鎮是工業重鎮,境內的三叉河爲瀏陽河的一級支流。在落實河長制、保護水資源過程中,江背鎮把河長制工作與農村五治工作相結合,建立“黨建+河長制”機制,發展413個黨員成爲“河小二”守護三叉河,完成160餘戶規模養殖戶的退養轉產,完成3000餘座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清理大型水泥“殭屍船”2艘,其他“三無”船隻30餘艘,並實現了“四亂”問題動態清零。

三岔河河水流入瀏陽河。

在問及如何看待生態保護與發展工業之間是否有矛盾時,江背鎮鎮長喻孟華這樣回答:“兩者之間不矛盾,必須要環保達標的基礎上發展工業,發展不能有帶血的GDP。”

愛護河湖需要人人蔘與其中

36歲的陳豪是深圳一家公司湖南分公司的一名水務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名民間河長。他有晨跑的習慣,每天都會跑到瀏陽河邊巡河。在他的巡河記錄中有這樣的內容:“水位安全了,可以開展愛河護河宣傳活動;一段堤防有輕微破損,需要維護;河岸邊黃土有裸露······”

陳豪告訴記者,長沙縣有150名民間河長,他們都是自願加入到愛河護河、保護瀏陽河生態的行動中。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和宣傳,把青年河湖衛士勇擔當、敢創新的精神發揮出來。而且,民間河長有專業背景出身的人不多,呼籲有更多的水利工作者、生態工作者、市政工程師參與其中,發揮老少中青不同年齡的人都參加到愛河護河的行動中。

爲宣傳河長制工作開展過程中湧現的典型事例和先進人物,引導全社會形成愛水、護水的濃厚氛圍,長沙市開福利用瀏陽河畔的區位優勢,結合開福區瀏陽河風光帶項目,花費2億餘元,將瀏陽河四方坪街道原有高爾夫球場改造成一個主題特色公園(月島公園),並以“河長”、“好人”爲亮點,在月島公園內打造了全省首家縣級好人館——“開福好人館”。 講解員介紹“開福好人館”情況。

“自2008年‘中國好人榜’放榜以來,長沙市開福區的‘中國好人’達到30人,其中包括全國道德模範任菲莉、見義勇爲中國好人周海明、敬業奉獻中國好人董志平等10人是“好人河長”,他們用生動的道德實踐向社會傳遞正能量。”講解員陳嬌說。

2017年“開福好人”謝敏,也是一名“好人河長”。她說:“我已經退休了,平時來到月島公園散步,順便在河邊巡視,看看河面整潔度、堤岸建設、水體質量等是否有問題。發現問題就向行政河長彙報,及時處理。”

“保護生態、愛護河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時間節點進行宣傳,組織學生和周邊居民在河堤上舉辦一些活動,讓大家都成爲愛河護河的志願者,共同守護我們家鄉的河湖。”謝敏說。

一個好人,帶動一羣好人;一羣好人,托起一座城市。開福區通過全面推行“企業河長制”、“公衆河長制”,引導羣衆爭做治水踐行者,自覺當好治水宣傳員、監督員、示範員和戰鬥員,着力營造出全民發動、全民參與、全民監督的濃厚氛圍,走出了一條幹部羣衆共建共享的治水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