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结束后,航空研发领域开始向喷气机时代迈进。作为首屈一指的航空强国,苏联也很快拥有了首批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米格-9充分借助了德制发动机技术,并且将苏制战机的"暴力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一提的是,米格-9还曾经短暂装备于中国空军,也是我国装备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机。

追溯研发历史可以发现,早在1945年,苏联就开始对缴获的德制喷气式发动机进行仿制研发。起初,苏联研发人员希望直接以德制Me-262和He-162两款喷气式战斗机为模板进行仿制,但由于自身技术实力不足,仿制工作很不顺利,米高扬设计局最终不得不另起炉灶,重新确立了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的研发项目。在装备了两台充满德国元素的BMW-003涡喷发动机之后,米格-9采用了独特的平直下单翼和前三点式起落架布局。根据相关测试来看,它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0.85马赫,实用升限为13000米,航程800千米。可以说,在早期的喷气式战斗机中,米格-9的性能可圈可点。

特别是在武器配备方面,战斗民族针对美制轰炸机进行了量身设计。因为在二战期间,美军正式通过皮糙肉厚的重型轰炸机对德国、日本进行了战略大轰炸,一般采用小口径机炮的截击机很难彻底将其击落击毁。考虑到这一点,米高扬设计局除了给米格-9安装了两门23毫米口径火炮之外,还直接在机头安装了一门37毫米机炮,堪称火力十足。

在设计定型后,苏联一口气批量生产了上千架米格-9。除了苏联空军之外,新生的中国空军也很快成为了米格-9的首批海外用户。特别是在1950年,中国空军先后接收了数百架米格-9,将其作为空军主力战机。然而,在朝鲜战争期间,米格-9在可靠性、机动性等很多方面都差强人意,在实战中也完全被美制F-84战机碾压。要知道,当时米高扬设计局已经研发出了更为先进的米格-15战斗机。在中苏双方沟通洽谈之后,苏联方面也很快做出了补救措施,为中国空军装备了6个师、372架米格-15战斗机。

此后,作为过渡机型的米格-9也逐步被封存,直到1959年全部退役。尽管说米格-9作为一款早期喷气式战机,在性能上还有很多缺陷。不过,它还是为中国完成喷气式空军的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