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政鵬

編輯|林 琳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初步統計:2020年國慶檔期(10月1日至8日),全國電影票房共產出39.52億元,吸引近1億人次觀影。

其中,影片《我和我的家鄉》累計票房18.7億元;《姜子牙》累計票房13.84億元;《奪冠》檔期內產出票房3.6億元;《急先鋒》檔期內產出票房1.64億元;《一點就到家》累計票房1億元。

當優質內容遇上“黃金檔期”

影院觀影成國慶假期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

其實在國慶檔期開始前,從業者們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忐忑。

在記者的採訪中,多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大家都希望今年國慶檔好,對影片質量也有信心,但作爲疫情得到控制之後的第一個“重量級檔期”,疫情對觀衆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誰心裏也沒底。

“去年國慶檔是因爲恰逢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業內拿出了多部優質的獻禮作品,全國觀衆觀影熱情也很高漲,市場反響自然不錯。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影片在宣傳週期和前期物料發佈等環節上都不如去年同期影片從容。再加上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家都憋在家裏,十一期間出遊的意願會有多大增漲也不好說。從去年的經驗看,國慶檔和春節檔有些類似,閤家歡或全家觀影的觀衆佔比很高,75%上座率和影廳不能飲食的限制有多大影響也要通過實踐來發現。”

在業內人士的期盼和忐忑中,行業期盼已久的觀影熱潮來了。10月1日,《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2019閱兵盛典》等影片上映。在優質影片和雙節氛圍的共同作用下,電影市場單日產出票房7.42億元,刷新影院復工後單日票房紀錄(之前爲8月25日的5.27億元);到了10月3日中午,2020年全國電影累計票房突破100億元;與此同時,在國慶檔的助力下,10月的第一個週末(10月2日-10月4日),全球票房產出前五中有四部中國影片。

電影市場,內容爲王,好作品纔是硬道理。檔期火熱離不開高品質影片的支持,《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急先鋒》《一點就到家》等風格不同的影片滿足了觀衆多樣化的觀影需求。

截至發稿時,檔期內連續7天票房破兩億的《我和我的家鄉》在貓眼和淘票票兩大票務平臺上都收穫了9.3分的高分,《奪冠》和《一點就到家》在兩大平臺上的評分也都爲9.2分。

數據顯示,2020年國慶檔(10月1日-10月8日)8天中國電影市場上觀影人次近1億,檔期內累計票房產出39.52億元。

在遵循上座率不超過75%的防疫規範前提下,前7日票房產出36.96億元,雖不及2019年國慶檔的44.66億元,但遠超2018年國慶檔的19.09億元和2017年的24.12億元。

在8天長假中,走進影院看電影成爲全國觀衆閤家歡休閒娛樂的重要方式。不僅爲國慶營造了熱烈濃郁的文化氛圍,產出了喜人的票房成績,更重要的是堅定了疫情後中國電影產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的信心。

在採訪中,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慶檔期的票房成績讓人振奮,但我覺得觀影熱所帶來的信心,比票房成績更重要”。

實踐證明,中國電影仍然處在黃金髮展期,投資沒有離場,人才沒有離場,觀衆沒有離場。媒體和從業者都感嘆“這個國慶檔讓人有之前春節檔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市場上,由於歐美地區第二波疫情勢頭猛烈,原計劃在秋冬季上映的《007:無暇赴死》《沙丘》等影片紛紛撤檔,Regal、CineWorld、英國歐典等院線公司也因沒有足夠體量的新片上映,而決定再度關閉剛復工不久的電影院。再加上《信條》和《花木蘭》等影片的全球影院收益也不如預期,好萊塢大片在檔期和發行方式的選擇上也更加審慎。

截至發稿時,2020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爲122.4億元。另據Box Office Mojo的數據顯示,2020年北美市場的年度票房爲19.12億美元,按照當前的匯率約爲129.8億元,在種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主要依靠國產影片支撐的中國電影市場,在本月中下旬就有極大概率能超過北美市場成爲全球第一票倉。

主旋律影片加碼提升檔期市場內涵

“家鄉”延續“祖國”品牌贏得觀衆

在2019年之前,國慶檔其實是相對偏弱的檔期,7天假期產出基本上在20億元左右徘徊,而2019年國慶檔期7天產出超40億,讓業內看到了國慶檔的潛力,也給了國慶檔期更高的期望,其中國慶上映的三部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重點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起到的重要作用整個行業也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在今年國慶檔的影片中,《我和我的家鄉》《奪冠》《一點就到家》《2019閱兵盛典》等4部影片均爲主旋律影片,檔期內4部主旋律影片共收穫票房23.47億元,佔檔期總票房的近六成。

作爲去年國慶檔冠軍《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延續了前作“多位導演同題創作”的形式,以“家鄉”爲主題,通過《北京好人》《天上掉下個UFO》《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五個單元,藉助民生、教育、扶貧等不同主題展現了中國鄉村生活的發展變化,在同檔期影片中,最適合國慶假期的氛圍,其得到的假期加成自然也最爲顯著。

《我和我的家鄉》在10月1日票房產出2.74億元,稍稍落後於《姜子牙》位列單日票房榜第二位,但影片在各大社交平臺和票務網站上的口碑都位列第一,此後幾天一直保持着穩健的走勢,上映第三天(10月3日)以34.2%的排座比貢獻了單日大盤46.7%的票房,以6000萬的優勢反超《姜子牙》,並在10月4日實現排片上的反超,此後一路擴大“領先優勢”,在檔期內產出票房18.7億元,成爲國慶檔票房冠軍。

提檔至9月25日上映的影片《奪冠》,依靠良好口碑,在國慶檔期中每天的排片佔比都在10%左右,單日票房產出則保持在4000萬到6000萬之間,十分穩定,檔期內收穫票房3.6億元。

延後至10月4日上映的《一點就到家》,在觀衆和業內人士羣體中收穫了良好口碑,從上映第二日(10月5日)起,每日的排座佔比都保持在7%左右,單日票房產出也很穩健,檔期內產出票房1億元。

此外,《秀美人生》《2019閱兵盛典》等或聚焦脫貧攻堅、或展現國慶主題、或反映新時代特點的主旋律電影作品也在國慶檔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市場專家羅天文在採訪中就表示,去年國慶檔的火爆讓觀衆感受到了新主流影片的創作質量和市場把握度。中國觀衆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觀衆,對於主旋律影片的認可度和期待值都相對較高。再加上《我和我的家鄉》《奪冠》《一點就到家》等影片由於選材和全國人民的歷史記憶、生活經歷息息相關,主創陣容觀衆也耳熟能詳,本身在目標受衆、宣傳營銷上有一定優勢,起到了提升檔期市場內涵的作用,“只要堅持內容爲王、保證創作質量,可以期待主旋律電影在票房上的更大突破。”

在採訪中,從業者們普遍對將於10月25日上映的《金剛川》寄予厚望,甚至有人預計《金剛川》是今年爲數不多能和《八佰》(30.8億元)在票房成績上“掰掰手腕”的影片。

《姜子牙》延續國產動畫驚喜

營銷方向和影片風格的差異引業內討論

由於動畫電影在類型和受衆羣體上的特殊性,各大檔期一般都會有動畫電影的身影,但《姜子牙》和傳統以低齡觀衆和合家歡觀衆爲主的動畫片不同,該片主打全年齡段觀衆,並通過春節前的營銷以及與《哪吒之的童降世》的綁定宣傳,早早奠定了自己的固定粉絲羣體。

來自貓眼專業版的數據顯示,上映前《姜子牙》的貓眼想看指數已經達到140萬左右,是史上想看指數最高的動畫電影,也是2020年國慶檔首日預售票房第一、預售上座率第一、預售場均人次第一。

假期首日,《姜子牙》通過36.3%的排片比,貢獻了3.61億票房,佔當日總票房的48.5%,三項數據均爲同檔期影片第一,刷新了之前由《哪吒之魔童降世》保持的中國電影市場動畫電影單日票房紀錄(1.44億元),同時也是中國電影市場最快破10億的動畫電影。

金逸珠江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告訴記者,在廣州地區,《姜子牙》的觀衆反響相當火爆,上映首日基本上達到了75%的“頂格”上座率。

但“成也《哪吒》,敗也《哪吒》”。《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綁定宣傳固然在上映前爲影片營造了良好的勢頭,但也推高了觀衆的預期。影片上映後,影片在各大購票平臺和票務網站出現了口碑兩極化趨勢,票房走勢也跟隨口碑和評分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

謝世明坦言,《姜子牙》所有宣傳都和《哪吒》綁定,但在風格上,《姜子牙》的大衆娛樂性不如《哪吒》,比較偏個人表達和文藝範,概念略強,故事演繹則稍顯薄弱,前期的宣傳給觀衆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落差,也導致在上映之後口碑有些兩極化。

“相對於《哪吒》,《姜子牙》更偏向《大護法》,創作者有比較想表達的概念,影片個人化風格較爲明顯,所以在觀衆口碑和評分上反差比較大,大衆化的貓眼評分8.4、淘票票評分7.7,都相對較低,但在影迷聚集的豆瓣收穫7.0的評分其實已經不低了。”

羅天文則表示,總體來說,《姜子牙》延續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國產動畫電影給觀衆的驚喜,其13.84億元的票房成績目前名列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第二位,也能繼續給國產動畫電影帶來資金和期待,《姜子牙》精良的畫面,個性化的表達以及營銷方向和影片風格差異所帶來的經驗和教訓都值得業內思考。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爲《姜子牙》在製作技術上的進步是非常顯著,可以說是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新的標誌性作品。“尤其是美術造型及其呈現,達到了一種美輪美奐的境界。包括影片最後的兩個彩蛋也非常精彩,甚至比影片的正片更精彩。”

但他同時也表示:“《姜子牙》對於中國動畫電影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動畫電影發展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帶來了衆多有益的啓示,需要我們進一步去總結去闡釋,其中包括成功的經驗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與最大層面的觀衆達成最大層面的‘共情度’。”

影片錯峯上映爲檔期助力

《奪冠》《一點就到家》有望靠口碑實現長線放映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國慶檔還出現了影片錯峯上映的情況,原先定檔國慶的影片《奪冠》和《一點就到家》一部提檔至9月25日,一部則延檔至10月4日,這種“拉長戰線”的上映方式也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注意。

從檔期整體來看,10月1日國慶和中秋雙節疊加,是影片上映的最佳時期,檔期的黃金票房產出期是9月30日至10月3日這四天,這些日子觀衆觀影熱情比較強,票房大盤也比較高,《奪冠》和《一點就到家》兩部影片不管是提檔還是延檔都會在票房上收到一定影響。

謝世明就提到,今年國慶檔調檔的兩部片子有些喫虧,“《奪冠》是提檔上映的,上映初期票房不太理想,各大票務平臺和票房網站給出最終票房預測也比較低,大多在5億至6億元左右,但通過在國慶檔期的放映成績,票房預測也出現了大幅上漲,目前已經到了8億至10億元量級,而延後上映的《一點就到家》在上映時已經錯過了‘黃金期’,大盤的總體產出已經開始出現下滑,單日總票房只有10月1日的70%左右,自然也比較喫虧。”

羅天文則認爲,《奪冠》和《一點就到家》,雖然影片喫了虧,但在客觀上爲整個檔期做了貢獻。《奪冠》在9月下旬市場相對冷清的情況下提檔上映,起到了爲國慶檔期預熱的作用,而《一點就到家》則延期至10月4日上映,避免了多部影片同時開畫所造成的無謂競爭。

謝世明還坦言,《奪冠》和《一點就到家》兩部影片目前口碑和觀衆反響都很好,而在10月25日《金剛川》上映之前也沒有大體量的影片上映,這兩部影片有着通過口碑效應實現長線放映的可能。

“其實觀衆和市場是很敏銳的,口碑稍有爭議的《姜子牙》,在上映第三天票房就下跌30%多,《急先鋒》在上映第三天票房下跌40%多,但《奪冠》每天的票房產出都差不多,在4000萬到6000萬之間,非常穩定。”

“《一點就到家》整體上口碑也不錯,國慶檔貓眼只有三部評分在9分以上,它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票房不太理想,一方面是延檔,另一方面,這個片子和《我和我的家鄉》同屬脫貧攻堅主題,有些‘撞車’,預計可以和2018年國慶檔的《找到你》類似,利用高口碑形成長線放映。”

因爲今年受疫情影響,有多部影片都在等待時機、選擇檔期上映。羅天文建議各位片方和發行方在這次國慶檔期影片宣發和排映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和思考,充分利用檔期空間、最大化影片的影院收益。

在今年接下來的兩個多月時間裏,還有足夠多的中外影片值得期待。除了目前呼聲最高的《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之外,截至目前,有多部影片已經定檔,其中就包括《掬水月在手》《風平浪靜》《月半愛麗絲》《拆彈專家2》《送你一朵小紅花》《溫暖的抱抱》《以寡敵衆》《飛奔去月球》等多部風格迥異、類型不同的作品。此外,《赤狐書生》《除暴》《天下無拐》《侍神令》等題材類型各異的國產電影也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與觀衆見面。在採訪中多位市場人士都表示,今年的電影市場一定還會帶來更多驚喜的數字。

(最新數據均非最終修訂,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