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是一座城市的第二张名片,如果说城市的第一张名片是白天,那么它的第二张名片,就是市井生活的夜市。

洗脱一天的疲劳,人们聚集在夜市里,吃当地最具特色的小吃,喝酒撸串,快意人生。虽说夜市里的小吃,没有餐厅里的美食那么高大上,但它最接地气,最能拉近老板和食客间的距离。

有一档美食节目《青春夜佰味》,以年轻人的视角来寻找美味,选取的都是学校周边的美食,那些是隐匿在夜市中最独特的美食,从店面到大排档,再到充满烟火气的路边摊……

这一次节目组来到了南宁。

在南宁的小吃中,有一种制作简单的小吃,用本地话叫“酸野”。有萝卜、黄瓜、包菜这些当季的蔬菜,也有芒果、菠萝、扁桃、李子,这些本地的水果,把它们用酸醋、白糖、辣椒腌制,制成酸甜可口的,又脆生生的街边小吃。

别有风味的一道小吃成了南宁街头的一道风景线。

在南宁的中山路有一家酸野摊,已经有28年年头了,光顾这家摊位的老顾客,从初中生,高中生,到大学生,再到出来工作的职业青年,都爱光顾这家叫“酸品阁”的酸野摊。

婆婆是酸品阁的第一代掌柜,1990年,她从农村来到南宁,没有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只有做点小本生意,酸野成本低廉,成了她安家立身的手艺。

2010年,媳妇杨丽萍加入了,传承了婆婆的手艺,成了新当家,她现在在培养第三代传人,也就是她的女儿,说等女儿长大了,也要把手艺传给女儿。

美食讲究的是家族生意,萍姐家三代单传,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小食,但也能做出口碑,一家小小的酸野摊,薪火相传,传下来的不仅是手艺,还有勇气。很多事可以自己扛,不用哭哭泣泣,不用靠男人帮忙,也能做出成绩来。

婆媳都很独立。

和萍姐的酸品阁一样,从小吃摊成长起来的还有桂筱葵,说到用自己的肖像做商标,小葵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夜市即江湖,一家店火了,很快就有人仿制,为了保护自己的产权,桂筱葵只好把自己的肖像用上了,口味可以相似,脸总不能长得一模一样吧。

2016年桂筱葵在建政路夜市摆滩,开始连门面也没有,只有一个九宫格的夜市小推车,后来生意越做越好,2020年,她在建政路租了一个门面,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烧烤小店,虽然店里只有三张桌子,但比起以前,桂筱葵觉得很满足了。

说到成功,总是和坚持分不开的,一家是开了28年的酸野店,一家是开了4年的烧烤店,两个老板娘,提到自家的店,总会强调,开店的过程很辛苦,很多次想要放弃,但一看到食客们的笑脸,又重新获得动力。

桂筱葵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本地美食博主的报道,那时她的店还没有什么名气,因为做的烧烤好吃,口口相传,引来了本地美食博主来探店,这次采访,给了她极大的鼓励。

从不知道做什么,到坚持做什么,这寻找的过程,有时候是迷茫的。

临公子在新书《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写道,要不断尝试新领域,扩展自己的更多可能性,在观念和思维的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

我有一个朋友,开着一家服饰网店,她的梦想是拥有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但苦于没有资金。

小店不温不火地经营着,直到有一天她卖的一条皮裤突然火了,成了全网的爆款。

原来那条皮裤是一部热播韩剧的女主同款服装,剧迷们爱屋及乌,找到了朋友的这家店,皮裤成了爆款,供不应求。

朋友的成功是偶然的么,当然不是,她一直没有放弃梦想,平时很留心时尚潮流,才选到了这款爆款服装,发现皮裤小火,又马上联系厂家,进了大批的货,赚到了第一桶金,如令用这笔钱,开了一家实体店,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有了合适的赛道,再加上坚持,才有获得回报的可能,回报不一定是金钱,也包括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和收获。

节目里有人在刷弹幕,“这些夜市摊的老板,很多都是百万身家。”

在夜市这个江湖,讲究的是短平快,哪个摊位火爆,有人气,一目了然,成败显得残酷而刺眼。

江湖夜短,人生且长,能在夜市里打拼,并存活下来的,都是“大神”,寻寻觅觅,我们终会找到自己的那片江湖,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愿意努力和正在努力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