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鋼絲眼中,姜昆屬於典型的惡的代表。但是在我眼中,姜昆這人本性並不壞。其實80年代的時候,姜昆未嘗不是第一個敢開先河,敢在主流媒體上說批判相聲的人。

可作爲學院派相聲的典型人物,姜昆始終跳脫不開怪圈,儘管一天到晚總是提淡泊明志,但功名二字早已把他壓趴下了。

郭德綱之前有句話,高雅不是裝的,孫子纔是裝的。其實姜昆何嘗不知道這句話,但屁股決定腦袋,所處在他的位置,無論如何都要裝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郭德綱當年被主流活生生逼成了現在這樣,姜昆何嘗不是被架起來烤成了現在這樣。

姜昆和郭的矛盾,起始於協會向主管部門提議反對小園子文化中的三俗開始。反三俗的原因是因爲,李金斗的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遠不如德雲社掙錢,而正趕上某個體戶李老闆金斗被勒索了,李金斗手頭沒啥錢了,而德雲社當年可是風頭正興。

而李儘管在00年左右和郭和解了(之前鬧過矛盾,因爲郭德綱90年代想拜在李金斗門下爲徒,在北京立腳跟,並且中間由張文順搭橋鋪路,結果李金斗拿了拜師費,確因爲楊志剛的反對,沒收郭德綱爲徒),但兩人因爲之前的一些事總有多少芥蒂。然後李就聯合了幾個北京坐地的相聲演員,一起在曲協的會議上討論,要反三俗、反小院子,要正根溯源。

當年曲協的黨組書記是姜昆,並且協會主要事情都是姜昆負責。

因此這事最後就成了姜昆和郭德綱的矛盾導火索。後來的事情大家也基本都知道了。

實際的講,不能說姜昆或者郭德綱誰的做法就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兩個人都在各自的路線上越來越往死衚衕裏走。

姜昆沉迷在歌頌類型,一味的拔高相聲品味裏出不來了,郭德綱也沉迷在以爲的追求劇場現場反饋上出不來。

兩個人是在兩條不同的線路上狂奔,但不改變,倆人的目的地是一個,那就是相聲的徹底死亡。只不過姜昆現在走的是高速,速度快,出事故了殺傷力大。郭德綱走的是省道,速度慢,出事故了可能沒那麼大殺傷力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