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相比,在农村生活邻里之间交流更多,也相处得更加融洽。大家闲暇之余就会围坐在一起聊聊天,扫除一天劳作的疲惫。而在聊天的时候,大家也会时不时地说上几句俗语。俗语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它是老祖宗们总结了他们的经验教训,然后将其都浓缩在了俗语中。俗语大多是琅琅上口的,所以能够被人们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并供后人学习体验。农村俗语有很多种类,有的是讲天气变化,有的是讲人情世故,还有的是讲世间的客观规律,总之,俗语种类繁多,却又都透露着先人的智慧。现如今,农村依然流传着许多俗语,在众多俗语中有这样一句俗语,它就是“入土不拜客,热孝不登门”,这是什么意思呢?其中又有什么讲究?

农村人比较看重婚娶丧嫁,而对于这些事情,各个地方都有一些习俗和禁忌,那么俗语“入土不拜客,热孝不登门”就是关于丧事的俗语。在农村,办丧事的讲究非常多,稍不注意就会触犯了禁忌。

“入土不拜客”的意思是如果家里在近三个月内办过丧事,那么就不要去亲戚朋友家里去做客了。亲人刚去世不久,就去亲戚朋友家里做客吃饭,享受欢乐时光,这一方面是对逝去亲人的不尊重,亲人才刚入土不久,就立马转换心情去吃饭玩乐,这无疑是对入土的亲人显示了极大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会让别人觉得这是不孝顺的行为,亲人刚过世,就投身吃饭玩乐,会让人觉得亲人的过世没有让你感到悲痛难过,从而让人觉得你并不孝顺。所以,在有这样风俗习惯的地方,尽量还是不要在亲人刚过世就去拜客,至于间隔时间长短,还是要看当地的风俗习惯。

“热孝不登门”,“热孝”的意思是穿着丧服的人,那后半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在戴重孝期间不要去别人家串门。一般,戴重孝的人多为逝者的儿女,所以,作为逝者的儿女最好在丧事办完的一定时间之内不要去别人家,如果去了在别人看来是不好的,是犯了忌讳的。尤其是在“热孝”期间不能去结婚、生孩子的人的家里,不然就是不吉利的象征,会对他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到了非去不可的地步,也要把孝摘下去之后再进别人家。

“入土不拜客,热孝不登门”只是农村丧事的一部分习俗,还有的地方如果是在办丧事期间向别人借了东西,在办完丧事之后归还东西的时候还要在东西里夹着糖果或钱,钱不在乎多少,意思意思即可,俗称为“解利钱”,这样就不会对借东西的人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也不会触犯禁忌。

以上就是这句俗语的理解,地方不同可能风俗习惯也不同。不过在我个人看来,丧事的许多风俗习惯是礼的要求,而时代在改变,礼也是可以稍加变化的,老祖宗留下来这句俗语,可能是希望后人一直心存礼、心存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