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蛇類是兇猛的肉食動物,但是它們並不是食物鏈的頂端,只有少量體型極大的蛇在自然界纔沒有天敵,很多體型較小或者中等尺寸的蛇很容易受到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襲擊。例如浣熊和貓鼬,這些哺乳動物有着高超的捕獵技巧,它們可以用鋒利的爪子抓捕蛇類並避免被它們咬到。

一些猛禽甚至專門以各種蛇類爲食,例如蛇鷲,它們進化出較長的腿和鋒利的爪子,可以輕易殺死一些蛇。毒蛇在被捕捉的時候無法咬到這些猛禽,因而也常常成爲它們的美餐。爲了不被這些捕食者喫掉,蛇類必須擁有一套生存策略來保護自己。

僞裝躲避天敵

僞裝能夠避免讓捕食者發現,避免危險與衝突。那麼,它們又該如何進行僞裝呢?對於蛇來說,防止被發現是相當有效的防禦手段,很多蛇都是自然界的僞裝高手,由於它們特殊的身體結構可以蜷曲或伸展,因此可以躲在地洞或者灌木下避免爲其他動物發現。

多數蛇還擁有着保護色,它們的顏色和它們所棲居的底色非常相近,甚至有的蛇還會根據棲息地環境的變化上演"變色大法",能夠改變自己的底色。蛇身上的花紋有條狀、帶狀花紋以及不同的底色都是爲了讓它們在隱藏的過程中不那麼明顯。

用警告色恐嚇

雖然一些鳥類會捕捉蛇類爲食,但是大部分猛禽不願意鋌而走險攻擊毒蛇,被毒蛇咬傷以後,可能會丟了小命。一些毒蛇用警告色告訴周圍的動物它們具有毒性,例如眼鏡蛇科的成員,它們基本上放棄了保護色,它們身體顏色很亮,鱗片閃閃發光,很容易就會發現它們。

有的眼鏡蛇科的蛇類周身排列着紅、黑、白和黃色的環,顯然它們不打算僞裝,而是"故意"讓獵食者發現它們,它們鮮豔的顏色是一種警戒色,警告捕食者它們有毒。而它們鮮豔的顏色也會讓很多捕食者造成視覺上的錯亂,一些捕食者會因此感到恐懼而放棄捕捉它們。

警告色是一種效果很好的防禦手段,但是這不意味着所有擁有警告色的蛇類都有毒。例如奶蛇,它們算是一種"僞"珊瑚蛇。

它們的防禦手段主要是模擬珊瑚蛇,通過鮮豔的色彩來恐嚇捕食者,由於珊瑚蛇有劇毒,很多動物都懼怕它們,因此不敢攻擊奶蛇,實際上,這些奶蛇自身並沒有毒性。少數奶蛇只含有一點點毒性,並不會對人類或者其他動物造成傷害,就比方說洪都拉斯奶蛇。

攻擊敵人

如果僞裝和警告色都不奏效,那麼蛇類通常就會選擇逃跑。即使是最恐怖的毒蛇內陸太攀蛇遇到人類以後也會逃跑而不是直接進行攻擊。如果逃跑失敗,它們就會用攻擊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眼鏡蛇會將它們軀幹的前一大部分直接抬起,離開地面,並且膨脹自己的頸部,然後威懾敵人,它們還能夠配出毒素。這些毒素攝入其他動物的眼睛,會引起它們的劇烈疼痛和暫時性失明。

利用這段時間,眼鏡蛇可以選擇攻擊敵人或者逃走。響尾蛇用它們的尾巴互相碰撞,產生"嗡嗡"聲,用這種聲音威懾其他的捕食者,如果還不奏效它們就會蜷縮在一起,然後伺機攻擊敵人。

裝死和"球形防禦"

有一部分蛇則使用裝死的方式讓獵食者放過自己,爲什麼會選擇裝死?因爲大自然界的食腐動物很少,大部分動物都喜歡鮮活獵物,如果這些蛇類裝死,獵食者會迅速失去興趣,例如生活在美洲大陸的豬鼻蛇,它們就會通過裝死的方式讓捕食者放過自己。

這些豬鼻蛇在裝死的時候泄殖孔還會釋放出難聞的分泌物,這些類似糞便的物質有刺鼻的臭味,很多捕食者都會覺得獵物早就死亡並且腐爛了,就不會再喫掉它們了。還有一些蛇則採用"球形防禦"的方式來防止自己被捕食者威脅。

它們會把身體盤繞成一個緊湊的球,然後直接把自己的頭部放在正中間,緊緊地盤成一團,由於其外部表皮極其堅硬,捕獵者就會不知道怎麼下口。

小結

就算蛇類有着近乎完美的防禦機制,在自然界中能夠抵禦着各種動物的攻擊,但它們最大的天敵還是人類,很多蛇的棲息地都被人類所破壞,使它們失去了食物。有一些蛇類已經因爲人類活動的影響而滅絕,例如雷蛇,它們在1975年的時候被宣佈滅絕。人類不僅破壞了蛇類的棲息地,還會捕殺一些蛇類用作皮具生產以及食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