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頻頻出手,四季度貨幣政策初現端倪 來源:蘇寧金融研究院

本文由“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爲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陶金

2020年只剩下不到100天的時間,中國經濟挑戰依舊。在年初經歷了新冠肺炎衝擊後,中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抗擊疫情,緊接着經濟走上了艱難復甦的道路。在復甦過程中,貨幣政策起到了“強心針”和“及時雨”的作用。2020年進入四季度,未來貨幣政策會如何走?

我們將貨幣政策分爲流動性和信用兩個層面,也可將這兩個層面稱爲銀行體系流動性(狹義流動性)和實體經濟流動性(廣義流動性)。銀行體系流動性關係到短端利率水平,影響銀行負債成本,進而影響銀行在長期中提供信貸的能力和意願;實體經濟流動性則反映了實體經濟獲得信貸的情況。

我們通過對這兩個層面流動性的分析,預測未來尤其是10月貨幣政策的走向。

近期央行的流動性操作

首先來看銀行體系流動性。節後第一天10月9日,面對10月1日至今5600億元逆回購的到期,央行並未進行逆回購操作。背後的原因是節前央行連續開展了14天逆回購操作,已注入期限稍長的流動性。9月30日,爲維護季末流動性平穩,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4天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利率2.35%。這是繼9月18日以來連續第10個工作日開展14天逆回購。

9月份以來,央行密集開展公開市場操作。除了9月15日外,央行在其餘工作日均開展了逆回購操作。操作方式上,除了常規的7天逆回購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還開啓了14天逆回購,連續10個工作日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金額累計達7200億元,操作利率均維持在2.35%水平。

另在市場資金表現面,9月底,即便9月30日因爲長假影響,利率明顯提高,但在之前的兩個工作日中,隔夜Shibor曾下跌8.3個基點至0.602%,創下歷史新低,顯示流動性較爲寬鬆。

央行爲何增加14天逆回購投放?

總體而言,節前公開市場操作整體規模較大、頻率較高、利率不變。明顯增加14天期逆回購的操作,央行主要有何考慮?

連續14天的逆回購,正是爲了應對10月9日到期的大額逆回購。同時,節前DR014就在持續上行,央行連續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主要是考慮到跨季度和長假因素導致的資金需求增加,一方面是滿足銀行體系近階段的新增資金需求,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願。

在經歷了上半年貨幣寬鬆和三季度的貨幣邊際收緊後,央行近期重新加強了逆回購和MLF等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從操作規模和頻度看,央行力求通過及時的逆回購操作使得DR007在7天逆回購利率上下波動。9月下旬DR007短暫回落後,在上週迅速回升至逆回購利率2.20以上。操作利率不變,則體現了當前貨幣政策“量”和“價”有所分離的精確導向性。

節後流動性如何走?

回過頭來看,今年二季度的寬鬆流動性確實僅僅爲了抗疫,經濟復甦逐步加速後,寬鬆流動性一去不復返。

不過,邊際上,流動性仍然有放鬆空間。9月流動性較8月份呈現略寬鬆的態勢,通過央行的操作看,未來流動性可能會保持略寬鬆的狀態,不必擔心會明顯收緊。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例會的表述中,“堅持總量政策適度”的內容不見了,同時繼續強調“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表述,說明央行可能會對未來流動性在邊際上有所放鬆。

後續央行仍然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將銀行間短期融資利率控制在逆回購利率附近,不會過分放鬆和收緊。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更加註重對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引導,結構性政策會更加得到重視。

10月LPR預測

再看實體經濟流動性,即對信貸擴張情況和實體經濟利率變化的展望。由於工業部門復甦速度持續向好,當前經濟復甦的結構性問題反而顯得更加明顯,限額以下消費和線下服務業仍然在緩慢修復的路上。由此來看,面對結構性問題,總量政策和LPR等代表總量利率水平調降的必要性仍然較小,預計近期LPR下降的概率仍然較小。

從實體經濟流動性看,結構性分化問題仍然明顯,房地產上下游產業鏈供需兩旺,資金在持續流向房地產,反映住房貸款的居民中長期新增貸款在6、7、8月連續三個月比去年多出超過1000億元,汽車等地產下游產業鏈消費增速也已經超過去年。但製造業和限額以下消費依舊疲弱,顯示資金仍然很少進入這些部門。在此背景下,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例會也更加強調了結構性貨幣政策的繼續推行,預計央行仍然會堅決嚴控資金流向,將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

招募公告:蘇寧金融於2020年8月啓動“蘇寧金融APP-財顧頻道大V激勵方案”,每月按閱讀量和發文活躍度,獎勵排名前50名大V,獎勵金額300元-2000元不等。如果您是財經作者,歡迎入駐蘇寧金融APP-財顧頻道。入駐方式:關注“蘇寧金融研究院”公衆號,向後臺發送“財顧”二字,小編將第一時間聯繫您辦理入駐事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