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貼的傳說

據傳,北宋建隆三年春正月庚申初一,因皇太后喪事剛完,宋太祖不受百官朝賀新春,不思茶飯。午後獨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氣飄來,頓感心曠神怡,便尋着香氣走到了御膳房,但見御廚正將沒煮完的剩餃子放在鐵鍋內煎着喫,看到太祖進來大氣不敢出。這時太祖幾天也沒好生進補,此時香味勾起了食慾,就讓御廚鏟幾個嚐嚐,這一嘗不要緊,直覺得焦脆軟香,煞是好喫,一連喫了四、五個。後問這叫什麼名字,御廚一時答不上來,太祖看了看用鐵鍋煎的餃子就隨口說,那就叫鍋貼吧。正月庚午十一太祖到迎春苑宴會射箭,宴請大臣時讓御廚做了這道鍋貼賞給大家享用,御廚們從口味到外形加以改進,衆臣食後倍加讚賞。後來這道鍋貼從宮中傳到了民間,又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研究和改進,最終成爲今天的鍋貼。

老 陳 味 鮮 食 堂

說到老陳很多人不知道,要是說以前的味鮮餛飩燒麥店,提到這個店名很多喫貨都是知道的,小店光明幾淨,明廚亮竈讓喫貨很放心。

店內就二款鍋貼,三鮮鍋貼和角瓜蜆肉鍋貼。鍋貼外皮香脆,裏面的餡還有汁水,火候掌握的非常好。角瓜蜆子鍋貼蘸着芥末喫 味道棒棒噠!

鮮肉餛飩和香菇餛飩那可算是招牌,點擊量非常高。玉米香菇豬肉燒麥和牛肉燒麥一定要試試哦,包你喜歡。

地址:甘井子區辛如街17號

西 安 路 餛 飩 鍋 貼

這可是以前的老國營飯店,很多叔叔阿姨可能能記得“向榮飯店”,這就是西安路餛飩鍋貼的前身。但是經過這幾年的變化,雖然地方沒變,但已經從一個店面變成了一個檔口了,有點可惜。

在這很多人中午就是二兩白菜豬肉的家常鍋貼配一碗粥,喫的舒服還不貴。

黃金脆皮滿口鮮美湯汁的鍋貼喫起來很過癮,最好能趕上現出鍋的,飽滿鮮美,超級爽。

鍋貼就三種。三鮮鍋貼、家常鍋貼、素餡鍋貼,都挺不錯的,配上四米粥會喫的很好。

地址:沙河口區西安路62號民勇大廈B1樓

長 林 鍋 貼

算是居民區裏面的老店啦,當然最爲出名的也是鍋貼,一份有18個量挺大的。感覺他家的鍋貼餡算是大連最多的啦,有將近30種。

茭瓜餡的比較清香,配上清淡的小米粥是絕好的。

三鮮鍋貼是肯定就要點的,餡料飽滿,底皮很酥脆,煎至金黃,焦脆的邊,讓人垂涎三尺。透過側面,韭菜的鮮綠飽滿,加上外皮的金黃,食慾大增。

山野菜豬肉算是其他家少見的,也有不太多見的酸菜豬肉餡的。韭菜魷魚、韭菜大蛤、韭菜海腸都不錯,店裏還有很多炒菜,宮保雞丁做的不錯,味道正,三鮮燜子、五彩拉皮這樣的家常菜都不錯。

地址:沙河口區錦繡小區錦繡路3-1(錦石路公交站後側)

小 廚 鍋 貼 菜 館

店雖不大,比較像鄰家菜館,主打鍋貼和東北菜。鍋貼好喫不貴。

茭瓜雞蛋,口味比較清淡,適合口淡的人,三鮮肉鍋貼裏面既有蝦仁又有海蔘,鍋貼餡大,個頭兒也大,大蝦仁個兒頂個兒。

特色鮁魚鍋貼,魚肉鮮嫩,味道也不錯。大蝦肉鍋貼、素三鮮鍋貼、酸菜肉鍋貼、茴香鍋貼都可以試試。

壓鍋豆腐,肉湯完全浸入,口感嫩味道足;雞蛋炒拉皮滑溜溜口味獨特;自制魚丸湯都不錯的。

地址:沙河口區南沙街泰安花園129號(靠近幸福家居)

子 駿 園 鍋 貼

這家店就開在鐵路醫院的附近,中午用餐的人特別的多。鍋貼、餛飩、大肉面等等的都有,但中午用餐多的還是鍋貼,皮薄味道好,下面烙的焦脆的。

黃花魚餡算是主打,鮮的入味。牛肉圓蔥的也不錯,但是喫多了稍微有些膩。

角瓜雞蛋餡很清淡,怎麼喫都好喫。環境對於這種小店來說已經很不錯了。除了鍋貼之外,還有粥、各種小菜等等。喫個簡餐還是不錯的。

地址:中山區金城街21號(鐵路醫院)

廣 林 鍋 貼

就在劉家橋市場外面、靠近路邊。是那種路邊的小店、裏面的桌子很多,比較擁擠,但他家的鍋貼真的不貴。

酸菜鍋貼真的很好喫,很多人真的是在店內喫完又打包帶走啦。黃花魚鍋貼、三鮮鍋貼、圓蔥牛肉鍋貼、白菜豬肉大蛤都挺受歡迎的。

小蔥拌豆腐味道不錯。香菜梗炒羊肉、蝦仁醬大豆腐、拌肚等等很多菜做的都不錯哦。

地址:沙河口區華北路445號(近華北路市場)

小編的碎碎念

小長假後的第二個工作日,你是不是還不習慣呢?來點簡單的,讓工作和生活更輕鬆。其實還有很多店的鍋貼也不錯的。

京味樓的黃花魚鍋貼分量夠大,黃花魚餡兒多汁,會爆漿,外皮煎的金黃。

旅大印象的招牌蝦爬鍋貼個頭不小,配着芥末,鮮味十足。

百和園餃子城的三鮮鍋貼,皮薄餡大,一咬一包湯。

美食很多,就看你怎樣能找到他,在尋找的道路上體會不一樣的美味人生。

今日互動

你喜歡喫鍋貼嗎?

你經常去的是誰家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