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我志願軍在異國他鄉發起夏季反攻的戰鬥,在馬踏裏地區重殲敵軍,戰後總結表彰大會上,師政委趙振遠一一介紹參加作戰的將軍幹部,在介紹到一個名爲向守全的團長時,領導突然停下,疑惑地道:剛纔支援我部的炮兵政委也姓向,和你一樣都是四川人,你倆是不是有什麼關係?

向守全聞言猛地一愣,後來目光掃向不遠處的“向政委”,越看越眼熟,就忍不住小心試探道:我有個弟弟叫向守銀,“向政委”瞳孔猛地一張,幾步跳到向守全跟前,大哭道:哥,哥哥,我就是守銀啊,而此時,距離他們親兄弟倆失散,已經整整過去了20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時間回溯到1933年,家住四川的挑夫向以貴早早起來幹活,結果半路上就遇到了前往四川駐防的我軍隊伍,向以貴很緊張,因爲早年間軍閥入城,老百姓家裏的糧食是要充公的,所以,他趕緊跑回家,把所有糧食全收起來,讓2個兒子待在家裏別出去,但我軍是紀律嚴明的部隊,不拿羣衆一針一線,還積極幫助老百姓幹活,並派出專門的人宣傳我軍先進的愛國思想和革命優待政策,向以貴很動心,就帶着兩個兒子參加入伍,可當時部隊有規定:親屬不允許待在一起,所以14歲的哥哥向守全,因長得結實,被分配到作戰部隊,弟弟向守義身形羸弱,就被分配去了後方醫院,而父親向以貴年紀大了,所以就當了一名隨軍伙伕,親人被迫分離,但爲心中崇高的革命理想,父子三人並不後悔。

因爲身體結實,作戰勇猛,敢打敢拼,所以向守全很快就在戰場上立了功,他參加過我軍創建四川和陝北根據地的反圍剿和反圍攻戰鬥、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身經百戰,立下大小功勞無數,並被組織推薦到炮兵學校學習,在建國後已經當上了炮兵團長,而弟弟向守義的身子骨較弱,則是被組織上委派到敵後,參與祕密的地下情報任務,是隱祕戰線的英雄,爲了安全起見,向守義不得不改名換姓,並對自己的工作絕對保密,連哥哥和父親都不知道,所以後來向守全多次打聽弟弟的消息,都杳無音信,加之父親也在撤退轉移途中不幸犧牲,失去親人的痛苦,讓他悲痛欲絕。

建國後,向守全加入志願軍,出任炮兵團長隨軍奔赴異國他鄉繼續作戰,在1953年的馬踏裏戰鬥結束後,向守全在師政委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個同樣姓向的政委,二人越聊越投機,最後向守全忍不住喊出弟弟的小名向守銀,向守義和向守全這對失散20年的親兄弟才終於重逢相認,而他們的事蹟也很快傳遍全軍,成爲當時的一段戰場佳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