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品牌作家柳下揮最近上線了新作《龍王的傲嬌日常》,幾個月前,他的《獵贗》完結。這兩部作品的題材主線看起來相差甚遠,但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創新性,將不同的題材特點融合在一個作品中,讀起來格外精彩。

多種題材融合是近年網絡文學界出現的一股新潮流,但這種寫法很考驗作者的駕控能力、寫作難度更高,因爲每類題材都有其特點,很容易顧此失彼。但柳下揮不愧爲成名已久的大神級作家,新作《龍王的傲嬌日常》連載不久也許還需要觀察,但《獵贗》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修最珍貴的文物、獵最隱蔽的贗品、破最揪心的懸案、談最甜蜜的戀愛,《獵贗》將鑑寶、懸疑、愛情三大題材融合在一起,而且每個方向上都堪稱翹楚,80多萬字的內容結構緊湊有力,劇情推進豪無水分,簡直可以直接作爲影視劇的劇本。

文物冒險融合甜寵愛情,《獵贗》這杯“雞尾酒”很上頭

文博、古董類題材作品漸成氣候,深受讀者青睞。但之前的作品多是純男性向,比較缺少女性情感的共鳴。而《獵贗》這部作品的特殊點在於,雖是男頻作品,以鑑寶、懸疑爲主線,但都市情感故事也相當能打,單拉出來也能成一時之選。因此,《獵贗》的受衆羣比單純的文物冒險題材或都市愛情題材都來得更加廣泛。

打個比喻,文物冒險和懸疑破案就像烈酒,都市愛情就像果汁,柳下揮就是技藝高超的調酒師。經過他的調製,並非人人喜飲的烈酒,變成了人人愛喝的雞尾酒,但它可比果汁醉人多了。

《獵贗》有傳統文化的底蘊和懸疑故事的強情節,也有現代甜寵的吸引力和年輕人喜愛的鮮明人設和人物關係。一男兩女三位主角構成反套路“大三角”,俗套的三角戀是不存在的,男主江來是一位文物修復大師,與美麗幹練的古董商人林初一是世家仇人更是歡喜冤家,而女二號宮錦身份爲古董掮客,與江來是發小知己、彼此信任,與林初一則是比較奇妙的靈魂伴侶。三人之間沒有糾纏不清的糾葛,而是盡顯新時代年輕人爽直、灑脫的感情觀。

在《獵贗》裏,文物修復線、懸疑破案線和愛情線是互相促進的,甚至於說是彼此交融的,它們不是硬拼湊的“縫合怪”,而更像是基因融合的新物種。這就不得不佩服柳下揮巧妙的架構設定和大師級的劇情把控力。

而這樣的題材融合和劇情節奏,可能會是網絡文學IP產業鏈下游喜聞樂見的,題材的融合意味着能夠吸引更多各有偏好的觀衆,而紮實緊湊的劇情推進和高度剋制的內容體量,也無形中降低了IP改編的難度,便於更快地產出精品。有讀者評論說,感覺柳下揮最近的作品從一開始就是爲改編而策劃的,這種感覺也許不無道理。

《獵贗》很適合改編,更因爲從劇情到細節的大師級表現

但平心而論,說《獵贗》很適合改編,絕不僅僅是因爲它通過題材融合擴大了受衆面,也不僅僅是因爲它剋制地將體量控制在80多萬字,更是因爲它從劇情鋪陳的脈絡到每一個細節的內容上,都無愧於大師級的評價。

不少讀者反饋,《獵贗》採用的劇情鋪陳方式,本身就很“影視化”的感覺。從頭看到尾一氣呵成,文物劇情、家族矛盾、感情發展錯落有致,氣氛渲染、倒敘回憶、內心戲應用得十分純熟,幾乎沒有廢筆墨。甚至讓人感覺,直接按照小說拍電視劇,就能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當然,影視劇製作並沒有這麼簡單,但《獵贗》對於影視化的適應性確實是非常之高。前幾天著名UP主蘭徹lancche剪了一個以假亂真的預告片,從卡司到劇情都極有適配度,引發了轟動,作者本尊都被驚動了,轉發說,“小姐姐剪的真不錯,把我想要的感覺全都呈現出來了。”

《獵贗》更優秀的地方在於對於人物的刻畫。柳下揮絕對是刻畫人物的行家,僅有80多萬字的體量,在講述精彩故事的同時,還成功刻畫了出“大三角”之外的一衆配角,江來的師兄、林初一的弟弟等等,全都有血有肉,各有高光時刻,讓讀者不由自主關心他們各自的命運發展和情感交織。

《獵贗》最可貴的地方在於,無論懸疑劇情多麼驚悚詭譎、甜愛劇情多麼狗糧滿滿,它對於文物修復和文物保護部分都保持着十分硬核的根本。書中對於文物修復的技術、文物鑑贗的常識、文物犯罪的描寫、文物保護的事業,都描寫得十分專業,作者爲了寫好這個題材,是下了大工夫的。柳下揮曾經深入敦煌體驗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和生活,他在莫高窟附近文物研究者和修復師的墓碑羣前備受觸動,下定決心要寫出這些人的風骨。

有人說《獵贗》是披着傳統文化皮的甜寵小說,但新劇觀察認爲恰恰相反,文物內容絕不僅是這部作品的皮相,而是根骨。感情戲是附加在文物保護的大主題之上的,男女主各自家族之間的夙怨誤會也都是因爲文物保護,而男女主角感情的發展昇華更是因爲他們對待文物的理念是一致的,這是他們的精神共鳴點,引導他們從天然對立到彼此欣賞再到深深相愛。

《獵贗》文物相關內容有多專業?來自文物圈的評論可見一斑

《獵贗》對於文物保護和文物修復的刻畫足夠專業、態度足夠真誠,甚至真的在文物圈內引發了不少討論。

在年輕羣體中人氣很高的著名“南派”文物修復師、《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第二集主人公劉胄,就專門寫了一篇題爲《粉絲跟我推薦了一本書,有些意思》的文章,專門探討《獵贗》小說中描寫的那些神乎其技的修復技術,結論竟然是這些技術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對應。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國家級非遺項目古鐘錶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王津老師,也就是那位因爲《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而吸粉無數的文物修復界“網紅”,還因爲《獵贗》與柳下揮進行了一場對話,他認爲作品刻畫出了敦煌人以及很多文物修復師們的堅持和奉獻,並認爲文娛作品用於傳統文化推廣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優勢在於潛移默化,期待更多《獵贗》這樣的作品。

實際上,這確實也是《獵贗》的特點和柳下揮創作這部作品的初衷,將探案懸疑、都市愛情這些娛樂性的包裝與頗具專業性的文物修復、文物鑑賞內容融合,能夠讓原本有些枯燥的文物保護相關內容更容易爲年輕人所接受,在年輕人中產生更大的影響。在實現商業價值的同時,《獵贗》也實實在在地發揮着自己的文化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