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中國近代史》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僞史,保證不涉時政。

1944年,此時的歐洲戰場已經接近尾聲,而東亞戰場,蔣介石依舊節節潰敗。甚至日軍還準備打通衡陽,和東南亞的日軍部隊會師,而後對重慶政權發動全面進攻。蔣介石當然不能坐視日本人的部署得逞,於是蔣介石派人指令方先覺:務必在衡陽擋住日軍7天,爲重慶方面的戰略部署爭取時間。當時的通信技術較爲落後,加上戰爭因素,導致方先覺聽錯了蔣介石的指令,將7天聽成了47天。

這個天數讓方先覺深感不可思議,但是,方先覺並沒有和蔣介石討價還價:因爲打從1937年以來,全軍覆沒、成建制殺身成仁的部隊比比皆是。因此對於蔣介石的指令,方先覺理解成蔣介石是要方先覺的部隊集體犧牲成全戰略部署,既然蔣介石已經做出這樣的決定,那麼,自己就要不折扣執行。此時方先覺的部隊剛剛完成對常德的戰略支援,如今方先覺手裏只剩下兩萬兵馬。

而日軍攻打衡陽,出動了十二萬軍隊。換句話說,自己的軍力,也就相當於日軍的零頭。更何況,日軍擁有空軍支援以及裝甲部隊的支持,而方先覺的部隊,並不具備這些優勢,武器裝備也完全和日軍不是一個檔次。因此方先覺需要考慮發揮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利用地形優勢,搶修防禦工事,最大化拖延日軍的進攻。方先覺工事搶修好不久,日軍發動第一輪進攻。

起初日軍認爲方先覺的兩萬兵馬,必然會被一舉蕩平,因此有了驕兵心態,結果,日軍經過五天五夜的鏖戰以後,不得不灰溜溜撤出戰鬥。日軍經過統計,發現這輪進攻損失慘重。日軍於是發動第二輪進攻。吸取上次經驗,這次日軍動用了生化武器。打算用最小的傷亡,來消滅衡陽守軍。不過即便如此,我軍還是死守陣地,將日軍擊退。

之後的四十多天時間裏,日軍多次對我方政敵發動進攻,甚至出現過日軍利用優勢兵力,配合轟炸機輪流進攻衡陽的情況。而衡陽周圍的國民黨軍隊,對於衡陽的局勢冷眼旁觀:因爲他們知道,如果方先覺不死,就憑着擋住日軍這麼多日這一點,必然會成爲一等一的功臣。因此,出於嫉妒,其餘的國軍部隊並不願對方先覺施以援手。

在交戰第47天,方先覺看着只剩下的幾千傷兵,想想已經完成了蔣介石的任務,於是,方先覺向日軍投降,自此衡陽陷落。不過,從當時的條件對比來看,方先覺能守衛47天,已經是創造了一個幾乎不可能的奇蹟,因此,這一戰可以被視爲中國版的莫斯科保衛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