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軍團第六團,這是我軍歷史上一個比較出名的紅軍團!在長征路上,這個團曾經智取了著名的遵義城。戰後,團長朱水秋、政委王集成、第一營營長曾保堂等人先後受到了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的熱烈表揚。建國後,王集成和曾保堂都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但是團長朱水秋,他卻突然回家務農,而且並未獲得軍銜,這是爲什麼呢?

朱水秋:右側

朱水秋,湖南瀏陽人,他出生於1910年。根據一些老紅軍的回憶,他的老家大概位於現在的瀏陽市淳口鎮。他出身貧寒,所以一直喫不上飽飯,也沒有錢去讀書。爲了養家餬口,他一邊種田,一邊編織竹筐以貼補家用。小說《亮劍》中的李雲龍也出生於1910年前後,他也出身貧寒,也編過竹筐。可以說,兩人多少有一些類似之處。

1926年,大名鼎鼎的葉挺獨立團來到了湖南瀏陽。年僅16歲的朱水秋非常敬佩這支朝氣蓬勃的部隊,於是他毅然加入了這支隊伍。1927年,他跟隨葉挺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他跟隨衆人上了井岡山。他作戰勇敢,而且始終對黨忠誠,所以很快升任爲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六團團長,並且獲得了三等紅星獎章。

曾保堂

紅星獎章,這是紅軍時期我軍授予有功人員的一種證章。三等紅星獎章,授予經常表現英勇堅決的人員。據統計,先後有黃永勝、楊得志、李天佑、陳正湘、白志文等將軍獲得過三等紅星獎章。有一個傳言,說是這類獎章等同於免死金牌。能夠獲得一枚三等紅星獎章,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這也充分體現了我軍對於他的認可。

1934年,朱水秋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長征。此時,他是紅六團團長,團政委是王集成,第一營營長是曾保堂。紅六團血戰過湘江,智取過遵義,攻打過臘子口……不過,在紅一軍團內部,以楊成武爲代表的紅四團過於耀眼,所以紅六團的名氣並不是特別大。至於紅六團,其最突出的表現是:朱水秋和曾保堂,曾經率部智取了遵義。

王集成

1935年1月,在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的指揮下,紅六團團長朱水秋率部開始攻打遵義城。按照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的話來說,哪怕是強攻,朱水秋都可以迅速完成任務。但是,朱水秋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頗有智謀。他先是帶着曾保堂等人俘虜了十幾名敵軍,接着他率部僞裝成敵軍,大搖大擺地進入了遵義城。最終,我軍大獲全勝!

邱創成

長征結束後,我軍組建了紅軍總部特務團。據統計,全團只有五六百人,由邱創成擔任團長兼政委。1937年2月,這個團已經改名爲紅軍總部警衛團,並且擴編爲十二個連。在林彪和聶榮臻的推薦下,朱水秋改任爲這個團的團長。團政委邱創成,團參謀長劉興隆,團政治處主任蕭文玖。至於這個團,主要負責紅軍總部的內衛工作。

朱水秋到任以後,一直大力整訓部隊,同時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所以,上級首長始終非常信任他。抗戰全面爆發後,他改任爲八路軍總部警衛團(特務團)團長。對此,我存在一個疑問。韋傑、黃鵠顯、尹先炳、歐致富、鍾明鋒等人,都擔任過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或者代理團長。但是,我並未查詢過朱水秋在這個團的任職記錄。

塗正坤

1938年,他突然舊傷復發。經過上級部門的批准,他來到了位於湖北武漢的協和醫院養傷。不久,他遇到了老戰友羅梓銘。羅梓銘也是瀏陽人,也是老紅軍,他時任湘鄂贛特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湘鄂贛特委此時急缺幹部,尤其是軍事幹部,所以他看中了朱水秋。

於是,羅梓銘屢次申請將朱水秋調往湘鄂贛特委工作。最終,周副主席和葉劍英批准了他的申請。朱水秋雖然不願意離開主力部隊,但是作爲一個有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他還是服從了這個命令。隨後,他正式改任爲湘鄂贛特委軍事部部長。就這樣,朱水秋從此離開了主力部隊,而且終身都未能重返野戰部隊。或許,這就是命運吧!

羅梓銘

1939年,國民政府湖南駐軍突然襲擊了新四軍平江嘉義留守處(通訊處),湘鄂贛特委的負責人塗正坤和羅梓銘等人不幸遇害。朱水秋此時正好外出辦事,所以他幸運地逃過了這一劫。至於黨中央一直以爲朱水秋也遇害了,還專門悼念過他。不少老紅軍、老八路、新四軍指戰員直到建國前後,還特意寫文章提到過他遇害的事情。

不久,朱水秋回到了瀏陽老家,繼續開展地下工作。但是,當地政府和地方部隊屢屢追捕他。他被迫逃到了湘鄉,化名爲張山福,以織布爲掩護,繼續開展地下工作。再後來,日軍侵入了湘鄉,而且國民政府還在繼續追捕他。朱水秋走投無路,無奈地躲入了深山。從此,他開始隱居,一直以務農爲生,並且逐漸和組織失去了聯繫。

晚年的朱水秋

楊道明,他是紅軍時期的閩贛省政府蘇維埃主席,他的經歷和朱水秋有一些相似的地方。1935年,敵軍包圍了閩贛省委工作團駐地。楊道明拼死突圍以後,一直被敵軍追捕。他在走投無路之下,無奈來到了福建永泰並出家爲僧。建國後,他出於不安,所以一直未和組織恢復聯繫。朱水秋也一樣,他在建國前後也一直未去尋找組織。

1949年,第四野戰軍揮師南下,很快來到了湖南瀏陽附近。朱水秋非常激動,但是他考慮到自己已經脫黨多年,心中不安,所以一直沒有出山和組織恢復聯繫。但是,組織卻開始去尋找一些失散在當地的黨員幹部和紅色軍人。很快,當地政府找到了朱水秋。經過調查,上級部門認爲朱水秋雖然脫黨了,但是他並無任何污點。

湘江戰役

考慮到朱水秋曾經戰功赫赫,而且一直對黨忠誠,所以當地軍分區正式任命朱水秋爲瀏陽縣人武部副部長。這是一個副團級的職務,主要負責後備力量建設和戰備工作、兵役和動員工作。上任後,朱水秋一直努力工作,並且受到了當地軍分區首長的認可和表揚。他對於目前的生活很滿意,從來沒有什麼怨言。

1955年,我軍正式實行軍銜制,朱水秋的許多親友和部下都被授予了軍銜。但是,他並未被授予任何軍銜。所以,他產生了一些想法,並且來到了北京。在北京,他一邊到處尋訪老戰友,一邊請求組織落實政策。他的老部下曾保堂,時任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而且獲得了少將軍銜。曾保堂一直陪着他,一邊旅遊,一邊開導他。

智取遵義

在曾保堂等人的勸慰下,朱水秋很快釋然了,他高高興興地回到了瀏陽。用他的話來說:至少我還活着,而且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們,我已經非常幸運,已經很知足了。回到瀏陽以後,他繼續努力工作,而且始終勤儉節約,從來不肯佔公家的任何便宜。同時,他也一直教育後代要努力學習,爭取早點報效國家。

1959年,朱水秋再次病倒了。他在戰爭中屢次負傷,其健康狀況實在是非常糟糕。爲了不拖累組織,他毅然決定了離休。離休以後,他依然非常關心國家大事,每天堅持去閱讀報紙,堅持練習書法,堅持收聽廣播。1992年,他突然來到了遵義市遵義會議紀念館。站在當年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再回憶起過去的一些事情,他不勝感慨。

紅色遵義

1994年,老紅軍朱水秋不幸病逝,時年84歲。他的老搭檔王集成,則在建國後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他曾經擔任過鐵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的老部下曾保堂,也同時獲得了少將軍銜,他曾經擔任過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這兩位老紅軍都戰功赫赫,因爲一些意外,他們都未能獲得中將軍銜,改天有空我可以寫一篇相關的圖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