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0月下旬,日軍華北方面軍集結了2萬餘人,分兵對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嶽區進行了冬季“掃蕩”。11月,以楊成武爲主帥的八路軍晉察冀一分區聯合友軍,在河北淶源三岔口、黃土嶺圍住了上千名日軍。經過激戰,我軍一共殲敵900多人,還擊斃了日軍的阿部規秀中將。但是,我軍未能全殲被圍日軍,這是爲什麼呢?

楊成武

11月初,上千名日軍大搖大擺地離開了淶源城,分別向水堡、走馬驛、銀坊等方向進犯。隨後,我軍在雁宿崖附近伏擊了其中一股鬼子。經過激戰,我軍一共殲敵500多人,並繳獲了200多支長短槍。值得稱道的是:戰後,一分區第一團團長陳正湘並未驕傲自大。他預測到日軍隨時可能捲土重來,所以建議在原地附近再次設伏。

果不其然,時任日軍獨立第2混成旅團旅團長的阿部規秀中將惱羞成怒,他很快率領上千人殺向了雁宿崖。阿部規秀中將一心要找到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主力並消滅之,以此爲在雁宿崖戰鬥中被我軍擊斃的幾百名日軍報仇雪恨。至於他這次到底帶來了多少鬼子,說法不一,一說1500多人,一說1300多人,一說1000人上下。

阿部規秀

11月4日,日軍來到了雁宿崖村。第二天,日軍來到了張家墳一帶。阿部規秀看着遍地的日軍屍骸,他暴跳如雷。於是,他命令全軍立刻停止前進,並且就地火化這些鬼子的屍骨。與此同時,經過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的批准,我軍在雁宿崖及周邊地區迅速集結了五個主力團,還有一個淶源支隊。

一分區第一團,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副團長熊招來。一分區第三團,團長紀亭榭,政委袁昇平,副團長邱蔚。一分區第二十五團,團長宋學飛。三分區第二團,團長唐子安。八路軍第120師特務團,團長楊嘉瑞。一分區淶源支隊,支隊長則是曾雍雅。補充說明下,一分區的炮兵連也參戰了,連長楊九秤帶來了幾門迫擊炮。

楊成武正在指揮戰鬥

據統計,我軍共有上萬人蔘戰,最少也有七八千人。在民兵和淶源支隊的配合下,我軍主力部隊很快將日軍誘到了黃土嶺一帶。隨即,楊成武立刻命令全軍,在黃土嶺東北方的上莊子到寨頭之間消滅這股鬼子。據查證,由於一些客觀因素,楊成武並未親臨一線戰場指揮戰鬥。他一直待在易縣的一個村子裏,並通過電話指揮全軍。

事實上,我們可以將團長陳正湘視爲黃土嶺戰鬥的前敵總指揮。他是一分區第一團團長,主要負責指揮第一團,另外也一直指揮着一分區第二十五團的兩個營。至於其他參戰部隊,他並無對應的指揮權。一旦遇到重要事情,他只能和這些部隊的主官們一起商量。但是,他是老紅軍,而且戰功赫赫,所以他對友軍多少有一些影響。

黃土嶺戰鬥示意圖

陳正湘的部隊率先佔領了寨頭南部的一些高地,第三團很快佔領了上莊子東南部的一些高地,第二團佔領了黃土嶺東北部的一些高地,特務團則由黃土嶺東南部迅速加入了戰鬥。阿部規秀這才發現我軍的主力部隊,他擔心所部被我軍圍殲,於是率部冒雨繞道返回淶源城。不過他一直輕敵大意,並未發現兩側高地上的幾千名伏兵。

11月7日下午,這股日軍終於全部進入了我軍的伏擊圈。第一團和第二十五團率先開火,很快阻住了日軍,第二團和第三團則從另外三個方向對鬼子發起了攻擊。日軍驚慌失措,急忙去搶佔上莊子東北部的高地,並且向寨頭附近的我軍發起反擊。我軍則始終從容鎮定,上百挺輕重機槍幾乎同時開了火,死死地壓制住了這股日軍。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下午,我軍以逸待勞,而且以多打少,所以日軍始終未能突圍出去。同時,日軍裝備精良,火力強大,而且訓練有素,所以我軍也始終未能全殲這股鬼子。根據一些老前輩的回憶,我軍此時的武器以步槍和機槍爲主,急缺火炮也缺乏彈藥,最好的武器不過是迫擊炮。在激烈的戰鬥中,陳正湘不幸負傷。

當天16點前後,第一團的一些指戰員發現了位於黃土嶺和上莊子之間的一個小院。院子裏人來人往,有天線還有一些軍官。陳正湘經過分析,他判定這裏就是鬼子的指揮所。他一向行事果斷,所以立刻命令一分區炮兵連向這個小院開炮。根據當地人的回憶,一發炮彈直接擊中了阿部規秀的指揮所。阿部規秀身負重傷,很快死去。

陳正湘

最終,這股鬼子損失過半,剩下的幾百人被我軍死死壓制到了位於上莊子附近的一個狹谷。當天夜裏,鬼子連續突圍十幾次,但是全部失敗了。此時,阿部規秀中將已經死去,一個大隊長接手了他的指揮權。這個鬼子大佐一直拒不投降,並屢次向日軍總部求援。很快,駐紮在易縣、滿城、淶源、唐縣、蔚縣等地的日軍紛紛來援。

11月8日,剩下的幾百名鬼子在5架飛機的掩護下拼死向上莊子西北方向突圍。結果,陳正湘率領第一團和第二十五團的主力截住了其中的200多人。另外400多名鬼子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先是逃到了上莊子西北部的一個高地,接着又逃向附近的司各莊。我軍的第二團在右,第三團在左,特務團則迅速趕來和第三團聯手追擊日軍。

紀亭榭

剩下的幾百名鬼子再次被我軍分割包圍了,但是我軍各部此時已經是疲憊不堪,而且急缺糧食和彈藥,所以始終未能全殲剩下的這些鬼子。與此同時,鬼子的各路援軍已經紛紛趕來。我粗略統計過,鬼子的各路援軍加起來不會少於5000人。以曾雍雅爲主將的淶源支隊主要負責監視鬼子的援軍,此時這支部隊已經和鬼子交上了火。

聽到了淶源支隊的示警聲,第120師特務團無奈撤出了戰鬥。陳正湘的第一團聽到特務團方向的槍聲停掉以後,也無奈撤出了戰鬥。陳正湘命令第三營斷後,主力則撤往河北易縣。和鬼子周旋了好幾天,第一團終於脫險,並且來到了安全地帶休整。至於第二團和第三團,他們根本沒有和友軍打過任何招呼,就先行撤出了黃土嶺。

唐子安

還剩下不到400名鬼子,他們最終僥倖逃回了淶源城。據統計,我軍在黃土嶺戰鬥中一共殲敵900多人,我軍則損失了500多人。根據一些老前輩的回憶,聶榮臻、楊成武、陳正湘等人對於這個戰果並不滿意。他們認爲在這次戰鬥中,我軍損失很大,繳獲卻不多,而且暴露出許多問題。所以,聶帥準備在戰後大力改造參戰部隊。

這一戰,我軍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最關鍵的是,參戰各支部隊之間的協作意識薄弱,協作能力也不強,有待提升和改善。另外,楊成武因爲一些客觀因素未能親臨一線。陳正湘作爲一分區的名將,爲何不能放權給他,讓他當一個名副其實的前敵總指揮呢?此外,第三團臨陣換將,團長紀亭榭突然被撤職,也多少影響到了戰局……

曾雍雅

戰後不久,我軍從日軍的廣播和報紙上意外得知了阿部規秀死去的消息。黃土嶺戰鬥的廣大參戰指戰員們,因此興高采烈、精神抖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和一分區爲了提升我軍的士氣,很快將整訓會改成了慶功會。隨後,一分區成立了第一支隊,陳正湘升爲支隊司令員,袁昇平升爲政委,第一團參謀長楊上堃則升爲支隊參謀長。

但是,由於一些原因,陳正湘和袁昇平都很快離開了一分區。紀亭榭被撤職以後,他也很快離開了一分區。楊上堃希望改任爲第一團團長,卻當上了支隊參謀長,他不久突然出走,被追回以後也很快離開了一分區。宋學飛則長期擔任第二十五團團長,後來升任爲一分區參謀長。曾雍雅很快改任爲團政委,後來去了冀東軍區工作。

楊嘉瑞

一些資料要麼把阿部規秀吹噓成戰神,要麼貶低成一個草包。實事求是地說,他確實有一定的水平,但是還沒到名將那個地步。他擅長山地作戰,在黃土嶺戰鬥中始終非常警惕,總是派出小分隊先行佔領路側的小高地,大部隊再跟進之,以此反覆交替前進。不過,他還是過於輕敵大意,低估了楊成武、陳正湘這類名將們的水平。

戰後,國民政府獎勵我軍三萬元,不過在名義上這筆錢屬於賀龍的第120師。神炮手李二喜,據說是他幹掉了阿部規秀。但是我查閱了許多資料,均未提到他,倒是多次提到了楊九秤。一分區繳獲了阿部規秀的大衣和軍刀,後來證實這些物品屬於一個大佐,和阿部將軍無關。王平上將等人,則堅持認爲陳正湘纔是這一戰的主帥。

邱蔚

根據日軍的統計,八路軍一共損失了不下1500人,日軍只損失了不到500人,我認爲這是一個無稽之談。目前,有一張照片顯示,楊成武和羅元發等人聯手指揮了黃土嶺戰鬥。後來被證實這是擺拍,一分區參謀長黃壽發則拒絕參與擺拍。第一團政委王道邦,他到底有沒有參戰,有待考證。淶源支隊戰績有限,但是被人無限誇大。

影視中的黃土嶺戰鬥

不管怎麼說,雁宿崖戰鬥和黃土嶺戰鬥都是我軍在抗戰時期的經典戰例,都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和一分區的巔峯之作!楊成武、陳正湘、邱蔚、宋學飛……他們都是我軍出類拔萃的將領,都是反擊外敵入侵的民族英雄!這兩場戰鬥都是經典之作,都將永載史冊!以這些抗日名將和這些抗日英烈爲榜樣,這個民族才能夠永遠進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