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漫漶,歲月逶迤,歷史的風雨打盡粉牆黛瓦。在赤岸鎮朱店村有一座清代建築,典型的江南傳統民居風格。馬頭牆、小青瓦,三間搭兩廂,一個天井,堂屋正中的樑上高懸牌匾:承啓堂。

承啓堂顧名思義,有“承上啓下”之意。該建築坐北朝南,南偏東15度,前後二進三開間,廂房左右對合各六間,二層樓屋的四合院,佔地面積445.53平方米。正門牆面印記斑駁,門樓明間敞開,前檐牆闢石庫門,磚細門頭,正吻鰲魚,厚重的大門門額上書有“可詠斯干”字樣,門枕石上刻有“筆錠如意”圖案。兩邊闢側門通走廊。明、次間用板壁隔斷,均爲穿鬥式;堂樓原先均敞開,現用磚牆隔斷,明間穿抬混合式,用四柱七檁,前檐施重檐,次間邊貼爲穿鬥式,用板壁隔斷;廂房前廊設檻窗。下檻爲石板壁牆,下置條石地袱。堂樓明間兩縫後砌磚牆,上面的磚取自朱一新墓,上有“陝西道御史朱府君墳磚”、“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等落款,系義烏市文物保護單位。曾爲朱店村辦公場所。

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故事裏的事很精彩。聽村裏人介紹,承啓堂的主人天巷公原本喜歡抽大煙。賢惠的妻子不時給他吹“枕邊風”:戒菸一年,能造房屋。天巷公不信,心想試試無妨。結果一年下來,腰包果然鼓了起來。這時,有人出高利貸來借錢,妻子心平氣和地進行開導,“你想他的利,他想你的本,這樣的買賣要賒本。”天巷公想想妻子言之有理,於是有錢就借給窮苦人,廣施恩澤。若干年後,賺得鉢滿盆盈,終於蓋下這一幢房子。因天巷公有六子,故承啓堂又稱爲“六房廳”。

步入大門,入目的青磚黛瓦、朱窗綠意,讓來客的心瞬間平靜,外界的喧鬧已然被隔絕。主大廳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建築,狀似魚尾的吻獸,大抵有着“避火”之意。老宅斑駁的牆面,訴說着滄桑。

穿過大廳旁的小門,院落間的通道,由於兩側的石板壁牆顯得格外幽深。青石條做的門框、門檻,沉穩中泛着青光。天井中依舊鋪着青石板,陽光從屋檐間悠閒地斜下來,青苔在石板上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心裏思忖,古人真是有智慧,就一個天井,就將天地納入一小小的建築之間。

單純的高會給人壓抑的感受,故而在牆上又常鏤空雕刻花窗,圖案往往是喜鵲登梅,喻寒盡春來的喜訊,既是在家妻兒的嚮往,又是對在外家人的祝福。窗雕圖案多采用諧音與暗喻方式,如雕佛手、壽桃暗指“福祿壽全”,如花瓶裏雕上月季花圖案則指“四季平安”,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則是“四季如意”,如雕馬和猴,則諧“馬上封侯”之音,蝙蝠倒掛意指“福到”,還有許許多多圖案,都蘊含着吉祥的寓意。這些圖案不僅起到裝飾美化的作用,還具有采光通風、分割空間的功能,真是精緻至極。

最欣賞承啓堂的天井,它將屋面流下的雨水匯聚一處,順溝而出,流入石砌水溝,滿足“四水歸堂,財源攘滾而來”的聚財心理。排水溝路徑講究宜暗藏,不宜顯露;宜彎曲而去,不宜直瀉而出,乃因“水爲氣之母,逆則聚而不散;水又屬財,曲則留而不去也”。

漫步在這有厚重歷史感的承啓堂中,仿若穿梭回那個古色古香的浪漫年代。每一處雕刻都透着古樸氣息,古典滄桑的文化經過歲月的沉澱歷久彌香,讓人久久回味其中,難以忘懷。 文/王錦豪 左翠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