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來的一個人生整理觀念,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人們將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從關注物品轉換爲關注自我。也就是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爲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

日本家庭主婦Tomo,在剛開始就是不怎麼定期整理,對很多東西也都不捨得扔掉,這也就導致家裏很多不常用的東西都堆在一起,她的家中曾經有超過500件衣服,以及許多從未使用過的廚房用品,還有大量雜亂未分類的書籍,一度造成了生活空間的極大擁擠與麻煩。

不過Tomo在25歲的時候,瞭解到了“斷舍離”這個概念,於是她終於決定去改變自己雜亂的生活。她開始積極去學習“斷舍離”,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捨不得扔掉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就會越多”。所以只有勇於放手,拋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生活才能變得愜意精緻。

Tomo先從自己的衣櫃開始整理,她使用分類放置+斷舍離的方法重新整理一遍,原本外套和裙裝都掛在一起,毛衣都整理到一個籃子裏,包包放到一起。

而在這個整理的過程中她也找到了自己斷舍離的部分,比如穿了很久的彈性毛衣,已經不再是自己風格的長裙,還有已經很久沒穿或是確定再也不會穿的衣服,一共40多件,統統都捨棄了。

比如這件她已經很久沒穿過的線衣,已經完全變形起球了以後也不會再穿了,畢竟實在不美觀,所以就扔掉吧。

經過這一番斷舍離後,她的衣櫃看起來更加乾淨整潔了,她也對自己需要哪些衣服更瞭解了。

家中的廚房,Tomo也是經常清理,從表面上看廚房已經很乾淨有條理了,但她還是會定期去對它進行“斷舍離”。

比如櫃子裏放着的鍋碗瓢盆、清洗用品、調味品等等廚房用具,還是先把所有的東西先分類整理,食物歸一類,烹飪工具歸一類,清潔工具歸一類……

然後就是捨棄那些不會再用的鍋碗瓢盆和多餘的廚具,還有已經用了10幾年的收納袋,全部都清理掉。

再把剛剛整理好的東西,放在一個個收納盒裏去,做好分類,這樣下來,廚房也更加整潔了!

Tomo在學習斷舍離的過程中,改變了自己強烈的依戀型性格,她漸漸地發現:“不執着於某一物品,可以過更舒適的生活”

現在閒暇時,她會在客廳的木質茶几上,放上幾個和菓子,再給自己泡一杯奶茶,和貓咪一起悠閒地度過一下午;或者換上喜愛的和服,化上迷人的妝,去拍攝一些好看的照片。

Tomo堅持了10年的“斷舍離”,內心已經變得更加年輕有活力了,雖然年紀已經35歲了,但依舊擁有一顆少女心,這就是因爲她對自己的生活做了減法,刨除了那些令人煩躁的雜物。

事實上,對物品的丟棄不僅僅是斷舍離的行爲目標,更是一種操練。很多人其實並不瞭解自己,但在這種與雜物的操練、對抗的過程中,則會讓你漸漸深入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喜好偏向,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一個重新思考自己的過程,在一次次放棄和留下的糾結裏,會讓你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傾向。

如果你現在正被自己雜亂煩瑣的生活幹擾着,就可以讀一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它曾經使無數內心荒草叢生的人們看見新的希望,想必它也一定會讓你發現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對外物的“斷舍離”,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重拾輕盈自在的人生。

也正如山下英子在專訪中曾說的那樣: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很多時候,每一次斷舍離,可能就意味着一次新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