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後,鮮卑人建立的北魏就對南方的漢族政權形成了戰略壓制,除了宋文帝劉義隆勉強上了幾次尊嚴票(元嘉北伐),南朝被動挨打的局面從未改觀,直到元嘉北伐慘淡收場的一百年後,蜷居江南的漢人才等來了出拳的時機。

公元516年,北魏太后胡充華臨朝稱制,經過十年的奮鬥,終於把這個強橫一時的鮮卑政權推下了萬丈深淵。

聽說北魏出了亂子,尚未步入昏君行列的梁武帝蕭衍一下來了精神,覺得在這個時候不搞出點事情,就對不住這位北方的鄰居。公元526年,梁武帝發兵攻魏,奪壽陽以下五十二城,大獲全勝。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伐的首功不能算在梁軍主將元樹頭上,因爲戰場的實際指揮者是假節(監軍)陳慶之先生。我想這個名字鮮卑人應該熟悉,因爲此人的戰場首秀就是在他們的配合下完成的。

公元525年,一個天大的餡餅直接砸到了梁武帝臉上(確實打臉),北魏宗室元法僧造反失敗,竟以徐州之地歸降南梁。徐州乃兵家必爭之地,爲了確保投誠者的人身安全,也順道使自己放心,梁武帝下旨讓元法僧入朝,另派豫章王蕭贊與追隨自己多年的陳慶之提兵北上,二人共同鎮守徐州。

把兒子、親信塞到一個城裏,這樣的人事安排並不代表梁武帝有多重視徐州,而是因爲在他看來,這只是一項簡單的接收任務,讓自己人過去鍍鍍金金也好。然而事實證明,梁武帝這回錯得可相當離譜,首先,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接收任務;其次,蕭贊不是自己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陳慶之是純金的,不用鍍。

雖說現在的北魏麻煩不斷,可輕重緩急還分得出來,同年五月,魏廷派出安豐、臨淮兩位王爺,統兵兩萬來奪徐州。爲阻擊蕭贊、陳慶之的部隊,魏安豐王大將丘大千在陟口修築營壘,妄圖以逸待勞迎戰梁軍。

在沒有飛機大炮的冷兵器時代,處於防守的一方總是佔盡優勢,進攻者若想取勝,往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付出更大的代價。面對陟口攻堅的難題,陳慶之奮勇當先,以區區兩千兵力強攻兩萬人駐守的魏營,形容此次戰鬥的過程,《梁書》中只用了八個字:“進薄其壘,一鼓便潰”。

然而陳慶之所創造的軍事奇蹟並沒有讓梁武帝笑到最後,因爲豫章王蕭贊並非自己的親生骨肉,而是寵妃吳氏所生、前朝(齊)東昏侯蕭寶卷的遺腹子。公元525年六月,梁軍主將蕭贊臨陣叛逃,至使梁軍潰敗,只有陳慶之所部殺出重圍,安全撤回了梁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