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思思的嘉,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

有人說,人一生中會遇到三種人。

第一個是很喜歡自己的人,在被喜歡中學懂得愛情;

第二個是自己很喜歡的人,在愛而不得中學會珍惜;

第三個是最適合自己的人,雖然沒有前兩個愛得多,但兩人能夠相伴到老。

在愛情和婚姻面前,無數人面對同樣的問題,"到底是嫁給合適的人,還是喜歡的人?"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三位過來人的答案,給出瞭解釋。

第一位:"不願妥協的我們,終究輸給了彼此"小念和男友相識於人生最單純懵懂的校園,從戀愛到走出校園,兩人共同度過了美好又艱難的時光。

本以爲一切都能水到渠成步入軌道,但卻因爲兩個人的人生軌道無法從重疊,最終輸給了深愛着彼此的對方。

畢業以後,小念本想着工作幾年存夠錢就和男友結婚,但是男友的心仍未塵埃落定,結婚對他來說太遙遠,只想闖蕩一番事業。作爲深愛着男友的小念,自然能夠體恤男友,毅然選擇了進修學習等候男友立業,不料,這一走,就是2年。

兩年,說不長也不短,但是兩人的感情依舊如初,男友的事業也漸漸如日中天。

想結婚的念頭也終於有了萌芽,男友和小念提結婚,可是這時的小念,卻覺得自己進修的時間不長,仍想再追求幾年人生目標。

男友自然也願意等,但是,時間越來越長,深處異國的兩人無論再怎麼體恤對方,也終歸只有一塊冷冰冰的屏幕可以對話,兩人矛盾逐漸加劇,直到再也沒接到過男友的電話,小念才匆匆趕回國,可是,那時一切爲時已晚。

男友已經和相親對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時的小念,學業有成,人生追求可觀,可是卻失去了摯愛的人。

曾經郎才女貌的兩人,最終因爲時間,錯過了彼此。

我想結婚的時候,你要闖事業,你想結婚的時候,我要尋人生。

軌道不同的人生,再怎麼相愛,最終還是隻能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人,他們再無選擇愛人的機會,只剩下時光蹉跎留下的一個"將就之人"。

可選擇了將就,幸福又何去何從,敗給時間敗給愛情,也敗給不肯妥協的自己。

第二位:"婚姻不需要幼稚的喜歡,可沒了喜歡我的愛無處存放"大齡女青年何葉在家人急促的催婚中,找到了條件適中的結婚對象,兩人火速閃婚,從此擺脫了大齡未婚的標籤。

但是,這場看似平淡的婚姻劇幕中,卻藏着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

何葉從小就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好夥伴,兩人成年以後就水到渠成地在一起了。無論是習慣、性格還是感情忠誠度,兩人始終相近,懷着那份誠摯的喜歡,走過了人生數十年的春秋。

但是,長大以後,兩人的社會經歷越來越遠,彼此能夠存放的距離也成爲阻礙兩人之間回到從前的障礙。

她喜歡成熟,可是他依舊幼稚,在社會經歷中摸爬滾打,也沒能實現基本物質生活的滿足。可是何葉從未想過放棄,一直在等待那個人從現實中把她娶回家,等他變成熟不再幼稚。

可是,時間換來的,卻不是年少的他迴歸,而是一事無成的背影留下的蹉跎。

她失望了,伴着時間一同掉進嫁不出的深淵。

喜歡,在年齡面前,似乎成了一個單純幽默的笑話,扎得人心疼。

等着等着,再也沒有時間等下去,最後,何葉選擇了一個和自己年齡相近,家境相似,三觀相合的人結了婚,看似門當戶對,可是她再無對初戀那份赤誠的喜歡。

她的婚姻,沒有波瀾,卻充滿關懷,但是,沒有喜歡存在的婚姻,讓她時常感到空洞和無奈。只是,她卻別無選擇。

很多人也像她一樣將喜歡藏在記憶裏,無法擁有也不想佔有,等到年老以後,再次回首曾經那份赤誠的喜歡,也只剩下無奈的哀嘆,嫁給合適的人,卻從此失去了最喜歡的人,人生又留下多少遺憾。

第三位:"年少輕狂的喜歡,只適合存放在記憶深處"多少人最終因爲現實嫁給了婚姻而不是愛情,即使現實的履歷告訴我們,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不幸福,可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人。

原因是什麼?也許只是因爲合適,才能長久。

郭夢等了陳堯10年,從校園走到社會,她有很多次機會向這個男孩訴說那份情感,但是每次的戛然而止,都是她對幼稚男孩仍未長大的無奈。

他的喜歡不夠現實,可偏偏她的深情,讓人憐惜。

最後,她在婚禮上望了男孩最後一眼,如願嫁給了一個適合自己的人,但是那個男孩卻從此繼續幼稚,仰望着彼此年少的模樣,將感情留在心中,永遠不被現實打敗。

女生渴望長久,可適合與喜歡,不分高下。

沒有人知道,到底是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人才能幸福,還是選擇自己愛的人才能幸福。只是在兩個無法權衡的答案中,更多人選擇了自己想選擇的方式。

真正的愛情不一定適合彼此,但兩人卻願意爲了這份愛做出改變,在這份幸福中,享受長久,漸漸變成適合彼此的模樣。

最合適的婚姻不一定擁有穩固的愛情基礎,卻因爲各方面的相似最終能變得長久。

寫在最後:

嫁適合的人還是喜歡的人,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因爲幸福這件事,從來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能做的,只是在能愛時用力愛,不能愛時,懂得權衡幸福的奧義。

-END-

本文配圖:來源網絡

#情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