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期,继董卓之后,李傕主导的势力掌控了东汉朝廷,但是李傕并未实现控局,初平三年(192年)五月,李傕率部攻入长安,同年九月,开始正式掌控东汉朝局,但是3年后,195年,汉献帝就东出,李傕也就快速衰败了。

可以说乱世之中,谁控制了天子,谁就能为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李傕却是一步步玩脱了,最终落得一个败亡的局面,那么李傕是如何走向败亡的呢?个人认为,主要是4点原因。

第一点,李傕出身不高,并无足够的背后势力支持。

李傕本是董卓部将,在凉州并不强大的士族豪强背景,在关中更没有足够的人心支持,他能够成事,只不过是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国志.贾诩传》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

《三国志.董卓传》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

当董卓被刺杀时,李傕正领兵在外,他授命东出前去攻打朱俊,击败朱俊后,他率军沿路劫掠,可是在得知董卓被杀后,他是懵的,一时间和众多董卓部将一样,打算散伙,回去做一个富家翁了事。

这个时候贾诩送上毒计了,堪称祸乱东汉的恶毒之计啊,对于刚刚诛杀董卓,有那么点振兴之象的东汉朝廷,就怕再度出现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贾诩简单的言语,就说动了李傕,李傕直接带着兵杀向长安了。

这里可以看到,李傕的本部兵马并不多,而是沿途各部选择加入李傕的阵营,其中大部分都是董卓旧部,凉州兵马,李傕只是暂时被大家推举出来的盟主而已,大家也都有各自的算盘。

想必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有李傕公开率兵攻打长安,一旦攻城不成,或者发生什么其他事情,他们也可以砍下李傕的脑袋,向汉献帝请降啊,打进长安,他们也可以趁机捞一把。

所以说,李傕主导的利益集团,看似实力强大,但是李傕并无力掌控全部兵马,他只是被推举出来的代言人而已,内部实力错终复杂,最起码在主政初期,“傕、汜、稠擅朝政”,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实力最强,他们三人代表着各自的实力,互相牵制掌控朝局。

而这也就导致李傕没有足够的能力单独掌控全局,加之李傕个人眼光并非长远,昏招频出,贪图眼前利益,败亡也就不稀奇了。

第二点,李傕身处关中,却没有立足于关中的谋略。

李傕等人打入长安第一步干的是什么,那就是诛杀百官,劫掠长安了,你刚起事,暂时控制不住全局,姑且可以理解,但是之后呢?李傕对部下就是放养模式了,让李傕主导的势力,成为了祸乱关中的根源。

《后汉书.董卓传》时,长安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傕、汜、稠乃参分城内,各备其界,犹不能制,而其子弟纵横,侵暴百姓。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初,帝入关,三辅户口尚数十万,自傕、汜相攻,天子东归后,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蠃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在诛杀董卓后,关中是可以作为根基经营的,可是李傕作为各方势力混合的领袖,他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既然已经打算立足于关中,掌控天子来号令天下,那么就不能对关中实施劫掠的那一套,而是要休养百姓,稳住关中,以此争夺天下。

结果呢?关中在李傕手里,百姓遭受劫掠,大量出逃,没有百姓就没有人力物力去供养军队,没有军队,李傕随时都有被干掉的可能,可是李傕却做不到这一点,这和李傕没有足够的背景,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是有关的。

可以猜到,李傕是成为主要领袖,但是他如何给投靠自己的将士奖赏呢?自己哪有那么多财富,只能放纵部下自己去抢,这样将士才可能为他卖命,而李傕这么干,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结果就是,原本可以作为根基的关中,成为人间炼狱,关中被掏空,立足于关中的李傕势力也就难以长久维持。

第三点,李傕对于最大助力,汉献帝,完全不会利用,同时失去了最有谋略的贾诩。

李傕的胸襟和头脑,和曹操比差远了,明知自己入主关中,自己根基并非深厚,同时还有郭汜、樊稠等人和自己不是一条心,自己只不过表面上是实力最强的人而已,他急需拉拢汉献帝,巩固自己的地位,逐步实现滚雪球,让自己成为真正实力最为强大的人,可是李傕没有。

《献帝纪》是时新迁都,宫人多亡衣服,帝欲发御府缯以与之,李傕弗欲,曰:「宫中有衣,胡为复作邪?」诏卖厩马百馀匹,御府大司农出杂缯二万匹,与所卖厩马直,赐公卿以下及贫民不能自存者。李傕曰「我邸阁储偫少」,乃悉载置其营。贾诩曰「此上意,不可拒」,傕不从之。

傕等与诩议,迎天子置其营中。诩曰:「不可。胁天子,非义也。」傕不听。

李傕如果想利用汉献帝巩固自己的地位,打压他人,那么自己就必须真当汉献帝当一个皇帝,自己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大事嘛,你以后强大了,那就可以随便了,不再关系汉献帝的想法,可是对于当时的李傕,不把汉献帝当回事,是很要命的。

既然李傕都不把汉献帝的诏令当回事,别人谁还会在意汉献帝的意见呢?随着汉献帝的威望进一步遭受打击,汉献帝的影响力就几乎没有了,所以汉献帝在李傕手里成为了没有大用的工具人,除了没事给李傕进封一下,就没什么用了。

同时贾诩作为劝说李傕攻入长安的关键人物,可能是看过了李傕等人的胡作非为,他在李傕身边还是劝说过李傕很多次,不要干那些不该敢的事情,可是结果呢?“傕等亲而惮之”,这是李傕对贾诩的态度,忌惮的成分更多。

贾诩是多么聪明的人,知道在这么和李傕回想去, 容易把自己搭进去,所以果断选择离开了,李傕本来就没有长远的眼光,贾诩的离去也是让他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

第四点,李傕疑心重,加剧了关中各方势力的互相猜忌攻伐,最终导致自败。

之前写过马腾韩遂讨伐李傕的文章,其中在长平观之战,李傕击败马腾韩遂,樊稠率部追击,但是樊稠被韩遂说服,放走了马腾韩遂,这件事被李傕知道,他变开始防备樊稠,之后樊稠声称要率部东出,让李傕给他增兵,李傕不肯,李傕也是摆下鸿门宴,将樊稠刺杀,并且兼并了其部众。

樊稠被杀后,直接导致郭汜开始自保了。

《典略》傕数设酒请汜,或留汜止宿。汜妻惧傕与汜婢妾而夺己爱,思有以离间之。会傕送馈,妻乃以豉为药,汜将食,妻曰:「食从外来,倘或有故!」遂摘药示之,曰:「一栖不二雄,我固疑将军之信李公也。」他日傕复请汜,大醉。汜疑傕药之,绞粪汁饮之乃解。

《典略》中记载了,郭汜对李傕心生忌惮,加之自己爱妾的挑拨离间,一次郭汜被李傕灌醉了,还以为李傕要毒杀他,郭汜一度喝粪汁催吐,后面就是大家熟知的事情了,李傕郭汜于关中互相攻伐。

这直接导致了李傕曾经主导的势力集团彻底分崩离析,而在且没有外敌的威胁下,势力进入内耗阶段,可以说即便是李傕最后打赢了,自己完全掌控了关中,那有如何?他面对的还不是一个残破不堪的关中,别说争夺天下了,连自保都做不到了。

综合来看,李傕的败亡,在于他出身不高,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同时也没有把关中当做根基去经营,大有今日有酒今朝醉的意味,完全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加上汉献帝威信为他折腾得几乎没了,谋士离开,和众人相互猜忌,进而引发内斗,败亡是必然的结局。

参考资料《三国志.贾诩传》《三国志.董卓传》《后汉书.董卓传》《献帝纪》《典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