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劳动本色”

文/何龙飞

“劳动才舒服、自在、活得精神,不然的话,空虚、难过!”这是父亲发自肺腑的心声,道出了他永远不变的“劳动本色”。

“自己是年轻人,有的是劳力,那就多劳动,多挣工分!”父亲谙得此理,积极参加大集体劳动:上坡下地,他干挑粪、担粮、送肥猪等重活,虽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他以为,这是在锻炼身体、培养劳动美德、展现自己的能力,就累并快乐着,坚定了干重活的信心;他也干栽秧、割谷等“技术活”,与同龄人比赛,看谁栽或割得又快又好,那才叫刺激、有趣呢!大队组建了篮球队,父亲积极报名参加,训练、比赛,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为了买一个篮球,他会步行几小时到城里买好后当天返回,尽管苦累,但挣得了较高工分,便无怨无悔。

久而久之,父亲被评为“劳动能手”,远近闻名。后来,他拜生产队里的张木匠为师学习木匠手艺,勤奋、刻苦、悟性强,很快就“出师”了,以至于单干数次、积累经验后,能“独当一面”了,还为公社、茶厂、学校等单位维修木制品,还参加了炸礁队、桥工处、襄渝铁路修筑队,也是履行木工职责。由于手艺过得硬,勤劳,他成为了“技术骨干”,乃至当上班长,获得了“劳动积极分子”等殊荣,够他感到荣光与自豪的了。

随后,经过媒人的牵线搭桥,父亲与母亲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有了我和弟弟。为此,父亲倍感幸福和温馨,劳动的干劲更足了。

为了养家糊口,供我们读书,父亲背上背架,走南闯北地揽木活来做,以挣“血汗钱”。再辛苦,再劳累,他也会坚持做木活;对于家里的农活,他得“打主力”,栽秧、割谷、犁耙、挖土、播种等等,挥汗如雨,腰酸腿疼,顾不了那么多,坚强地干着;农闲时,父亲去抬预制板,挑黄砂,挣“苦力钱”;我们读书差钱,父亲就筹借贷,千方百计解决我们的“急难问题”,尽力为我们读书提供保障;哪里有生意好做,父亲绝不会错失良机,努力地挣钱,即使亏了,他也会吸取教训后,再做生意,执着劲甭提了。

长此以往,父亲的肩上有了深深的印痕,手上有了茧子或血泡,脸呈古铜色,皱纹刀刻一样,头发渐渐花白了,名副其实的苍老。可他精神饱满,劳动的劲头足着呢!瞧,不经意间,他和母亲种的田土面积达到了20余亩,不单种了自家的田土,还种了乡邻的撂荒地,竟成了“种植大户”,不能不令乡亲们翘起大拇指,纷纷称赞。

这一干,就是好多年,父亲把我们培养成了“城里人”。他还改造了房屋,有了一定的积蓄,体验到了劳动的充实、快乐,够他欣慰的了。要是把他接到弟弟家或我家“耍起”,他一定会不自在、焦躁,没几天,就会踏上返程,重操旧业,理由是:还是农村空气好,柴方水便,邻里关系融洽,劳动起来舒畅、安逸。加之,自己是“劳动命”,那就做一辈子的“劳动者”吧!

然而,事与愿违。去年初,父亲感到了累、心慌,一查,患上了“心衰”,被医生告知再也不能干重活了,还不能感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起初,父亲还谨遵医嘱,相安无事。可他“耍”的时间长了,就觉得不舒服了,便在没告诉我们的情况下,悄悄地在老家种了两亩田,又过上了栽秧、割谷般的生活,既能减轻我们赡养的负担,又能彰显他的“劳动本色”,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事实证明,父亲的做法错了,以至于病情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教训深刻。照理说,父亲会引以为戒,可他在无聊之际竟“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干起了农活,导致入院救治。反复多次后,他才幡然醒悟,不再干重活了,但会力所能及地干些轻省活,以活动筋骨,保持“劳动本色”。

看,父亲烧火做饭,照顾也生了病的母亲,开着三轮车赶场下街,偶尔做做“牛生意”,在地里种点蔬菜,喂鸡、养猫,尽做些轻省活,既保健康,又不失“劳动本色”,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闻听或目睹后,被父亲的“劳动本色”深深地感动了,除了点赞外,就是虔诚地祈祷和祝福了。

作者简介:何龙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涪陵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松荫荷韵》《种瓜种豆种文字》《纸背乡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