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你诗意般的文字,享受盛放

——冉前锋散文集《俯仰岐阳关》读后

文/袁野

收到重庆作家冉前锋寄来的《俯仰岐阳关》已快四个月,记得当时还是天寒地冻时节,那段时间由于搬家换工作等一些琐事,一直没能静下心来认真拜读佳作。这一搁,从霜雪纷飞就到了春入花梢。一个周末,我坐在朋友的乡间农家小院,嗅着空气中淡淡的泥土,青草,柑桔花的芳香,开始品读《俯仰岐阳关》。

这本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集,秉承了他们一贯的设计风格,十六开合本,暮蓝色的封面一枝灼灼绽放的桃花,伴春而归的燕一只振振展翅,一只刚好轻落桃枝间,整个封面设计悦目而沉静。

院坝外,是油菜花铺洒的百亩梯田,黄灿灿的,为春而来,在这样的季节,邂逅一垄花开,艳亮春天,与一本书,推心置腹。

这本散文集的书名是选用的开篇之作《俯仰岐阳关》的标题,书名是一本文集的灵魂,它可影射出作者想通过这本书集所传达的一种意境,给读者直入心灵的所思所感所悟。作者用了一个动词“俯仰”,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低头和抬头,在这里,我的解读是,它象征着一种进退。

岐阳关位于长岭,长岭属于七曜山脉,横跨渝湘鄂川四省,号称南方长城。书中作者这样写道:它位于长江南岸海拔一千一百八十四米的南岸长岭最高峰火山附近,号称“南天砥柱,鄂西雄关”。我觉得岐阳关在作者心中已不仅仅是一座山峰,是他为自己在事业和文学道路上设定的一个新目标,从他一篇又一篇的文学作品抵达他不断攀越的文字高峰。隔着时空回看,作者发出了真想再走一次岐阳关的感慨,也才有了这本书名。

《俯仰岐阳关》辑录了冉前锋近五、六年时间创作的二十篇散文作品,这是继作者《大江东去》《泉从山边来》两部文集推出之后的又一力作。我们可以从《俯仰岐阳关》的每篇精作中看出,这本散文集的作品不论从文章的架构笔力表达上更趋成熟,故事呈现更加丰沛,是作者经年笔耕不缀的一次完美蜕现,更是作者对自己在人生以及文学旅途上一段里程碑式的注解。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始终把自己坚定的文学目光深情地锁定在川江边上的故乡,故乡的寨子,故乡的亲人,这使得他作品中的风物故事,人物情感都紧密地围绕着那些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腾挪延绵,而我们也正是通过作者这种聚焦似的文学具象的流变描摹,才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故事所带来的让我们觉得颇有感染力的艺术享受。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它蜿蜒6300多公里,流经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长江的各段都有别名:四川宜宾至湖北的宜昌,被称为川江。川江流段全长约一千零三十三公里,水流湍急,两岸山峦夹峙,所以又有“峡江”之称。川江流经云阳六十八点一公里,长江三峡位于其末端,因此注定了川江的非凡与卓绝。冉前锋的老家云阳县盘沱镇,是川江边的一个回水沱。长江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也是他在流逝的时光无痕里时而回望的方向。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那些靠江吃江的水上工作者,云阳称之为“桡胡子”,在我们开州称为“船板凳”。

自幼生活在长江边的冉前锋对桡胡子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他弥散着乡土气息的笔触下,那些早已湮没于历史时间长河里的桡胡子、纤夫、水毛子……作者行云流水般地描摹,既流溢出他们搏击惊涛骇浪的艰辛和残酷,也向读者展示了浩瀚川江上水生文明的神秘与惊异,那些响彻在川江流域的川江号子,萦回在笔者的笔端,让我们循着字里行间穿越一部厚重的川江文化史,让我们对那些川江上的弄潮儿有了活色生香的动感体会。

“世代傍水而居的渔民在盘沱的长江沿岸放巴网,张拦网,放滚钩,沉虾笼。这些捕鱼工具必须头一天放入水中。第二天一早去取,不管是三九严寒还是大雪纷飞……这就是渔家的冬泳”“船搁浅后,岸上的纤夫和船上的人就必须下到水里,肩扛手推,长篙短桡,这往往也是在寒冷刺骨、汹涌澎湃的江水中工作,也是行船人的冬泳”“从下码头下水,船要解缆、划动、避浪、躲漩……”“提肘,抱水,划水,侧身,换气,打腿,挥臂”桡胡子的故事纵然丰茂繁杂,一经他笔,自会有繁花弥天的磅礴大气,信手拈来的一串串动词,形象,生动,熨贴,绘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桡胡子形象,阅读过程中我时刻被这种身临其境所感染,如若川江荡起的涟漪,一浪一浪地动感十足。

感念于作者对幽微细节的洞察,落笔于游刃有余的辽越。我在阅读冉前锋的作品时,经常会有一种错觉,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本应粗枝大叶不苟风情,却偏偏柔情侠义。在《又是一年桐花开》里,作者这样描述:“一场春雨后,油桐花竞相绽放,那是怎样的一季花呀:漫山绿野中,点缀着红白、黄白、紫红相间的油桐花,一片片、一朵朵、一簇簇、一群群、一山又一山,一岭又一岭,向着山梁、小路、田野、村庄、塘堰、沟渠,迎风开放。”通脱跳踉的叠词,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桐花花海的世界,简直春花烂漫啊,我想该是怎样一个心思细腻对生活存有多少热烈恣意的男儿,才会如此挥洒自如,一笔一字地把那些绽放在山林野地的桐花繁星般落在笔尖,鲜润,新妍,让读者捧卷阅读时馨香就这般盈怀。

冉前锋在文学创作上语言风格统一,场景构建都有相当强烈的画面感,引经据典神,完气足,浑然天成,逐渐形成作者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散文风格,这是在我阅读了大量冉前锋的作品之后最大的感受。

那些洋溢着泥土芬芳的文字揉进结实的句子里,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态,他游走于作品的字里行间,特别享受也特别有真情实感地去描摹,方言乡音更为文章增添了不少亲和力和艺术感染力。像“ 十二匹腊篾打不到底”“北人骑马南人驾船”“求水上衣食喂婆娘娃儿”“烂船还有三千钉”这些自带方言乡音的语句,信手拈来,跃然纸间。

在《俯仰岐阳关》这本文集里,作者收录了自己曾经从警时记忆深刻的两个案件,《巴阳峡奇案》和《山村打拐纪事》。因为我的丈夫也是刑警,在阅读完这两篇文章后,我和作者又多了一些除文学之外的交流话题。这两个案件的奇特,犯罪人员的狡猾,作者刻画得微妙生动,在侦查案件过程中办案警察清晰缜密的办案思路,在突审犯罪人员时机警老道的办案技巧,案件审理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无不让人拍手称绝,让我恍惚间是在阅读一本侦探小说。作者用小说的架构,让这两个惊心动魄的案件用叙事散文的方式呈现,既有真实案例作为文本基础,又有小说般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烘托出作者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社会阅历。这两篇文章也成为这部文集的一大亮点,家国情怀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用一句老套的话说: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守护一方和平。

浮生跌宕起伏,职场的转换,过往的遭际,作者没有哀怨悲凄,他只是把这段经历个中曲折在《五十自序》里淡写轻描。都说“五十而知天命”,从此,以一种率性而活的洒脱奔赴人生未来的旅程。他坚持《冬泳》,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笔耕不辍,一本书的诞生,总有作者生命的历练横贯其中,从心而出,这或许是一个中年人才有的旷达,褪去流光溢彩的浮华,水到渠成,从这本散文集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作者,那份从容和淡定,那种通透和感悟,竟让我读到了同苏子“ 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安然的人生况味。

《峡江之畔》是这本散文集里篇幅最长的一篇,分为“江镇盘沱”“水毛子”“守江人”三个章节,是作者对故乡深爱之情铺展最广,最深的一篇。作品中,峡江的峰峦叠嶂、名胜古迹、峡谷人家、江边古镇、水毛子、守江人,加上作者潜心查阅的文献资料、山歌、民间流传的故事等素材,作者一一淘洗,款款揉进写实的意境,生动的故事相互串联,丝毫不显得繁长索味。

“从这一刻起,我的灵魂再没有离开过三峡,再也没离开过川江。散文大家王鼎均先生说:一本书就是那个作者的世界……”这是作家陶灵在《川江博物》中的一段文字,他和冉前锋都是云阳人,我想他俩都可称作是川江的淘宝人,他们的世界在川江。

又是一年桃花开,时光真的猝不及防,一转眼,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也已白头,那些在冉前锋笔下摇曳的花儿就像一种爱在绽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对故乡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故人旧识的热爱汇入他的笔下,这样的文字有生命的味道,让人读来心安。

冉前锋的文字自然袒露,一个心性秉真的人是无法掩饰的,与真诚同质,装不来。总有一场花开点亮春光,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我途经《俯仰岐阳关》里那些诗意般的文字,悄悄潜入心底,让我在文学这条路上邂逅一片芬芳。

作者简介:袁野,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新闻媒体作家协会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