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梅山剪紙

梅山剪紙是以梅山文化爲底蘊,在湖南益陽安化地區流行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的總稱。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在傳統生活中它主要表現在:祭祀活動、婚禮慶典、重大節日、壽誕 、生育 、鞋花樣、生活裝飾、生活娛樂這些方面,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是當地人民羣衆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其體現了廣大民衆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益陽市政府2009年通過相關專家論證,確定該生存狀態的剪紙藝術爲益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命名爲“梅山剪紙”。

———————— ★ ————————

梅山剪紙的歷史

清·嘉慶十六年《安化縣誌》記載: “梅山地區土俗淳古,其俗多慷慨……”,在梅山巫教活動中需要用土紙剪成各種桃符、紙錢等,這些活動一直流傳至今。

清明時節紙幡、中元節打紙錢燒包、送喪用的花圈,這些祭祀活動剪紙都有較爲嚴格的民俗講究。門箋紙只在大年三十張貼在門楣上,寓意“貼了門籤紙,辭了討賬客。扯了門籤紙,辭了拜年客”。以“鵝”爲主要圖案的婚慶剪紙是梅山剪紙最重要的特徵,婚慶剪紙以示喜慶。出嫁的女兒生了小孩,做外婆的要在雞蛋上剪蛋花貼在上面,作爲首要禮品用籮筐盛裝挑着去女兒家道喜。梅山地區的民間刺繡、木雕等要先用紙剪出花樣,再照着剪紙去作業。過去梅山地區盛行影子戲,影子戲的影身是剪紙做成的藝術品。

———————— ★ ————————

剪紙的種類及特色

剪紙分爲單色剪紙、彩色剪紙和立體剪紙三大類。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紅、綠、金等各種顏色剪成,主要用於窗花裝飾和刺繡的底樣。摺疊剪紙、剪影、撕紙等都是單色剪紙的表現形式。

隨着剪紙表現形式的探索和發展,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木印、噴繪、勾繪等。諸種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點染剪紙滋潤、裝飾性強;套色剪紙脆利、色塊鮮亮;分色剪紙分色截然、色感豐富;填色剪紙則單純、潔淨、鮮明。立體剪紙是採用繪畫、剪刻、摺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於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它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爲立體化。

———————— ★ ————————

剪紙的發展

在西漢之前還沒有造紙術,人們運用樹葉等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奠定了剪紙的基礎。到了唐代,剪紙開始流行,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製作的鏤空印花。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南宋時期,開始出現以剪紙爲職業的行業藝人。到了清代,剪紙成爲了全民性的藝術,連當時的皇親國戚也離不開剪紙。清代皇帝結婚時的花燭洞房,牆壁四角都貼有 “囍”字剪紙角花,頂棚中心是龍鳳團花剪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