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是明代學者洪應明集儒釋道三家思想於一體寫成的書籍。書中的內容多以格言爲主。這些格言並非那些死板的教條,如果仔細品讀,可發現其中有趣的智慧。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菜根譚》中的一句:“士君子之涉世,於人不可輕爲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爲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爲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爲物所制。”

這句話翻譯過來,大致意思是“士大夫君子經歷世事時,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不要輕易展現自己的喜怒,如果輕易展示自己的喜怒,心中所想就會被人所窺探;對於遭遇的事物也不要又太重的愛憎,愛憎太重,人的意氣精神就會被事物壓制。”

要仔細講這句話之前,就必須要講一個歷史背景,在過去的中國,士大夫君子屬於整個國家地位比較高的人。理想中的士大夫君子,不僅能力較高,品行極好,能夠爲國分憂,爲民解困,屬於既成功又有本事的一羣人。

而《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提出這樣一個看法,並非只是高談闊論,泛泛而言。初讀《菜根譚》時,很多人都以爲洪應明是一個書齋學者,實際上洪應明早年曾熱衷參與世事,經歷也非常豐富,所以,書中的很多東西,實際帶有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體驗。

這種也是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的一個不同。中國文化很多東西都是先哲們直接的生命情感體驗,而西方哲學文化更依靠邏輯理性的推演。所以,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在讀中國傳統文化不理解的原因。偉人曾言:“咬得菜根者則百事可爲。”

閱讀《菜根譚》需要人生有一定的經歷才能品讀出滋味的。尋常人讀來可能是普通警句,而那些真正有閱歷的人,才能從中提煉出其中的智慧。

像今天我們聊《菜根譚》的這句話。一個人跟朋友交往時,當然可以展現自己的喜怒愛憎,但是如果是在社會上,身邊都是交情不深,或者是以利益爲主的關係,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去隨意展現自己的喜怒愛憎,就可能把自己乃至其他人都放在一個不利的位置。

事實上,這種品質在中國文化當中也是一直被反覆提倡,甚至認爲這是成就事業的一個重要特徵。

《三國志.先主傳》中介紹劉備時就曾經說過“喜怒不形於色”。這種不輕易展現自己的喜怒愛憎,不能簡單地理解爲城府深,而是一種有涵養的表現。

在更早之前的《論語》當中,也曾提到過:“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令尹子文三次出任宰相的職位,卻沒有高興的神色,三次被免去宰相的職位,也沒有生氣的神色。

這種品格在儒家思想中是有很高評價的。而現在中國爲人處世的準則,依然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所以《菜根譚》對現在的影響,不再是侷限於那些士人君子,而是每個想要修身養性,讓自己逐漸變得更好的人,都值得翻閱的書籍。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菜根譚》的不同。《菜根譚》寫成的年代,正是中國儒釋道文化正在逐漸走向融合的階段,洪應明又博採三家之長,融於一身,所以在字裏行間中,經常是可以看到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在不經意間展示。

而在平常的閱讀當中,我們也可以在儒釋道三家智慧的滋養中,尋找內心的一份安寧。正如《菜根譚》中所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不過,閱讀《菜根譚》需要選擇合適的版本。隨着《菜根譚》的價值被更多人瞭解,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的《菜根譚》也隨之增多。這些《菜根譚》常常印刷粗糙,甚至原文出入也很大,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以清代光緒年間揚州藏經禪院刻本爲底本的《菜根譚》。

這是現在公認最好版本之一的《菜根譚》,中國書局出版社又採用影印的辦法保存這本古籍。影印是目前保存古籍最好的技術,所以這套書不僅適合閱讀,更適合收藏。

我們跟出版社聯繫後,以團購的方式把這本書帶給大家。原價69,現在只需35元,現在點擊下方橫條,只需一頓飯錢,就能把這本經典好書帶回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