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國大學生也“懵”了:每天確診上萬例 我們究竟該不該開學?

來源:央視網

近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學生髮起一項名爲“現在就退款”的活動,要求學校退還所交學費的15%,以補償學生們因疫情升級而只能接受線上教學的損失。

是的,英國媒體最近和“新冠疫情”、“大學”相關,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詞就是“Refund”——退款。

英國疫情2.0  大學校園成重災區

進入十月,全英約有200萬學生開始了他們的大學新生活,其中既有來自英國各地的本地新生,也有遠道而來的各國留學生。

他們來自天南海北四面八方,乘坐着飛機火車輪船汽車,帶着不夠嚴謹的防疫理念,來到校園後不忘派對社交,在租住的公寓中又避不開和陌生的同學共用廚房和衛生間……

難怪一位學生家長直言,“看上去我的孩子像是不遠萬里來到學校就爲了感染新冠病毒”。

截止到10月8日,英國130所大學中有80多所大學報告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計超過6000名大學生和教職工確診,更有數千人正因此自我隔離。

一時間,英國大學成爲衆人關注的焦點。

曼徹斯特大學是中國留學生最集中的大學之一,也是英國疫情的重災區,目前已有超過1000名學生確診。總檯記者聯繫到正在曼大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向他們瞭解學校應對疫情的措施。

商林煜是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三年級在讀學生,聽她講述確診人數飆升的英國大學是如何管理學生們的?疫情升級後授課方式改爲網絡教學,那學費能退嗎?除了學費,爲什麼還損失了10萬元人民幣?

吳子傑是曼徹斯特大學航空研究院西北複合材料中心的研究員,作爲一名在英國接受了八年教育、現在在帶博士生和本科生的資深過來人,來聽他一語道破“英國高校成爲重災區”的原因。

學生和學校各執己見,各執一詞。爲什麼會這樣?

9月初,英國每天的確診人數是1000出頭;

9月中旬,每日確診人數爲三、四千例;

9月底,該數字升至六、七千例;

10月初,每日確診病例翻倍到12000至14000人。

短短一個月,英國每日確診人數暴增10倍,且呈現繼續上升的趨勢。

爲了在疫情中堅持“營業”,同時保護學生的安全,學校不是沒有努力過。

大家一定還記得6月份,以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爲代表的英國大學紛紛表示,爲保證留學生的安全,學校將租用包機飛往中國“親自”迎接新生入學。

事實上,學校們也是這麼做的。進入開學季,每天都有大批中國留學生飛抵英國各大機場。

學生到達後,一些學校專門安排了隔離住宿,還在學校裏搭建了“新冠病毒檢測中心”,隨時爲師生提供病毒檢測服務。

爲了儘可能保證學生們的學習質量,一些學校曾許諾“除了線上教學,將保留一部分面對面授課”。然而,自十月初校園新冠確診數飆升以來,越來越多的英國大學已經宣佈,將暫停所有面對面授課方式,全部採用線上教學。

對於違反隔離規定的學生,校方重則暫停其學業,輕則處以警告或50鎊到500鎊不等的罰款。

接下來,學校是否會讓學生們回家接受在線教育?學生公寓裏將如何避免交叉傳染?學校是否會採取更強硬的措施避免學生們聚衆社交?學生們是否會從無所畏懼變得人人自危?不得而知。

劃重點:

英格蘭北部地區是英國第二輪疫情的重災區,其中曼徹斯特、利物浦、紐卡斯爾和利茲等城市恰好是學生們聚集的大學城。隨着感染數字飆升,英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封鎖措施,可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10月6日,曼徹斯特、利物浦、利茲和紐卡斯爾四個英國核心城市的市長聯名致信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稱政府現行的抗疫措施“不僅沒用、讓人迷惑、還起反作用”,呼籲中央政府採取本地化抗疫措施,以降低目前急劇躥升的感染率。

總檯記者翻閱英國政府緊急情況科學諮詢小組(SAGE)的會議紀要時發現,科學家們早在9月1日就向政府發出以下預警:

面對控疫情和保經濟這兩件事,英國政府一直在做艱難的平衡。英國疫情反彈讓我們看到防控難度之大,簡單的措施似乎很難控制到位。從傳染病管控的角度,各個城市、各個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放開,才能像其他部門一樣迴歸正常。

開篇說到的學生們關心的“退學費”問題,英國政府網站上是這麼回覆的:只要學生們能接受到足夠的、質量較好的網上教學,就不存在“退學費”的情況。

正如英媒所說,政府決定讓學生們重返校園,但對於如何保證他們的安全卻並沒有計劃。所以英國今年這學該怎麼開?這題正忙着解呢,咱們拭目以待。

(監製 姜秋鏑  總檯記者 西佳 張赫)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