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手機的當事人是一名信息行業從業人員,碰到了高階黑產團隊專業、分工明確,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

當事人採取的措施裏,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地方?中國電信、以及美團、支付寶等快捷支付軟件在這件事情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支付寶團隊回應

事件完整經過

正帶着大娃在理髮店理髮,老婆過來告訴我,她在小區門口推着二娃蹲下買水果時嬰兒車袋子裏的手機被偷了。這時看到P40 pro上市,一年一度的換機季又到來了。說是丟失後就用其他手機撥打,但對方接通後關機。當時不知道我怎麼想的,覺得可能還有機會能找回,沒有未立即掛失手機卡,設置了華爲找回手機的上線通知(這個不果斷的決定,導致了後續悲劇的發生)。

00:23時:發現支付寶、微信接連被擠下線,重要的是登錄的設備和丟失的手機設備型號一致!完了,遇上高手了,華爲的鎖屏密碼被解開了。

立馬申請凍結(後面發現,已經晚了,對方的操作很迅速,此時支付寶已經被更換了手機號碼,懷疑是多人在併發操作的。)、同時申請凍結微信,馬上登陸京東,蘇寧、國美等常用的APP,更換關聯手機號碼。沒過一會,我的手機就收到一條京東的短信驗證碼,感覺後面幾個APP應該是保住了(蜜汁自信,最後還是被打臉),喘一口氣休息下。

分析對方意圖,覺得所有銀行卡和支付餘額裏偷不到錢的話可能會用老婆的信息申請貸款,但同時想到放款只能是放到本人銀行卡,要想轉出去得有銀行卡密碼(長期以來自己支付密碼和銀行卡密碼一致,連自己都忘了這兩個密碼不是一個東西,後面追查時才發現,對方用了一個神招,什麼銀行卡密碼、支付密碼根本影響不到對方),應該問題不大,加上期間緊張於電信手機卡“掛失”、“解掛”陣地搶佔,又有張成都銀行社保金融卡漏下了。

後面的一晚上就是循環的我掛失、對方解掛,在10000號上來來回回幾十次。至於爲什麼要堅持,因爲覺得雖然自己已經把重要的APP和銀行賬戶都保住了但還是看不透對方想幹什麼,不過既然對方這麼執着的解掛我的手機卡,肯定是有其迫切的原因。抱着凡是敵人想要的,就堅決不能給的信念,一晚上通宵堅持下來了。

這期間我們是很被動的,因爲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解掛,只能躺牀上不停打被偷的電話,一撥通立馬再打10000號掛失。

多數支付機構基本都有一個現象:

允許用不同的手機號碼註冊相同實名認證的支付賬號,

允許兩個賬號綁定相同的銀行卡,

實名認證有人臉活體識別技術的都被繞過了。

支付機構都在推“快捷綁卡”,是快捷了,點幾下鼠標就綁卡了。除了短信驗證碼,支付寶的快捷綁卡還驗證了下支付密碼,但好像意義也不大,比如我這種情況,支付賬號都是別人用我的信息新建的,支付密碼也是他設置的。

一部手機失竊引發的驚心動魄的戰爭

對這個新聞的內容可信度先不做評價,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不太明白這裏面的專業術語。

單從警示角度,告誡了各方:用戶,金融類APP,移動支付類APP,以及各個網絡運營商。綁卡、凍結等手續不能簡約化,必須保證信息不暴露。簡單的手機短信認證並不能完美保護我們的財產安全。

信息的聯網雖然方便但是漏洞也不會少,記得在《金蟬脫殼》(好像是)裏說過,沒有完美的系統。

事在人爲,希望運營商改掉寡頭氣質,真正的爲用戶着想,你承擔的不僅是通話和互聯網業務,還是保護人民財產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線。

金融公司不能那麼簡單就隨意放貸,考慮各方利益,這樣的做法真的害人害己。

移動支付公司中,

@支付寶

一直是我最放心的移動支付軟件,畢竟有這較高等級的風險評估,但是活體人臉識別麻煩做成隨機動作加密碼認證,並且大額支付或者風險支付一定要用上,做到最高保護。

按文中情況,如果sim卡在手機遺失之後立刻被鎖定,就沒那麼多麻煩了,運營商出來打臉。

so,大家保管好隨身財務,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纔是王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