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兩種主要的傳位和繼承製度,分別是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後者雖然遠不如前者廣泛,但在歷史上也不少見,漢末三國就有這樣的例子:公元200年孫策遇刺身亡,臨終前他沒有把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江東六郡交給自己年幼的兒子孫紹,而是交到了自己最年長的弟弟孫權手上,那麼孫權有沒有善待哥哥孫策的子女?孫策的後代在江東過得如何?孫策有一子三女,我們一個個來看一看。

兒子孫紹

孫策200年去世時26歲,古人結婚比較早,大概估算孫紹在11歲左右,當時官渡之戰還沒打響,天下還是諸侯爭霸的割據狀態,如果傳位給孫紹很可能會主少國疑,孫策把江東大業交到19歲的孫權手中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江東六郡是孫策打下來的,孫權的班底很多是孫策的舊部,比如周瑜和孫策不僅是好哥們還是連襟,說孫權對孫紹沒有一點忌憚之心是不可能的,隨着孫權地位的越來越穩固,孫紹這個小夥子日子估計並不好過。

229年孫權稱帝,追諡父親孫堅爲武烈皇帝,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孫策僅僅被追諡爲長沙桓王,雖然說孫權此舉有點不地道,但是卻也無可厚非,因爲一旦追諡孫策爲皇帝,孫策又是孫堅嫡長子,意味着孫策的後代也有問鼎皇帝寶座的資格。

孫策沒能被追諡爲帝,孫紹自然也就沒法封王,一開始被封爲吳侯,不過孫權有一點卻做得有點過了,因爲198年孫策就被漢室封爲吳侯,孫紹沒被封王也就算了,孫權居然連吳侯也給剝奪了,改封孫紹爲上虞侯,吳侯的爵位則給了自己的孫子,這讓孫紹情何以堪?

三個女兒

顧陸朱張是江東四大姓,孫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丞相顧雍長子顧邵,陸遜和朱治之子朱紀(朱治一系屬丹陽朱氏,不是朱桓、朱據所在的吳郡朱氏),表面來看嫁得還是不錯的,但是結局卻不盡如人意。

孫策長女嫁給了顧邵,不過顧邵英年早逝,31歲就去世了,孫氏和大喬一樣年紀輕輕就當了寡婦;次女嫁給了陸遜,陸遜是東吳四大都督之一,夷陵之戰力挽狂瀾大敗劉備、石亭之戰大敗曹休,最後得以出將入相,按理說嫁給這樣一位英雄人物算是很不錯了,可惜陸遜晚年卻在孫權的猜忌之中憤忿而亡。

孫策最小的女兒嫁給了朱治之子朱紀,不過朱紀卻不是朱治的嫡長子,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朱才,爵位、部曲、官職都輪不到他來繼承,可以說嫁得不怎麼樣。

多說一句,孫策有兩個女兒還是三個女兒有爭議,有觀點認爲陸遜娶的其實就是孫策長女也就是顧邵之妻,因爲陸遜是216年34歲或之後娶的孫策女兒,在此之前顧邵已經去世兩年了,陸遜34歲之前不可能沒有娶親,所以他娶的孫策之女有可能就是寡居的顧邵之妻,因爲正史沒有明確記載只是推斷而已,所以依然採用孫策有三個女兒的說法。

孫子孫奉

和孫策的兒子女兒相比,孫策的孫子也就是孫紹之子孫奉的結局是最慘的,東吳的帝王經孫權、孫亮、孫休傳至吳末帝孫皓,孫皓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270年孫皓因寵信的左夫人去世悲傷過度閉門不出幾個月,民間傳聞孫權第五子孫奮或孫策之孫孫奉將奪位,結果這兩人都被孫皓誅殺,由此可見民間對孫策的後人還是抱有很大同情心的。

孫策的後人在江東其實過得並不算有多好,從這一點來看孫權確實有點虧欠他哥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