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區檢察院檢察六部

在重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渝北,有這樣一支七人組成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團隊,他們用責任擔當和溫情檢愛,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它就是渝北區檢察院檢察六部。該部先後被授予“全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維權崗”等榮譽稱號。

“一站式”救助中心

用愛精心呵護受傷心靈

在渝北區檢察院檢察六部辦公室,掛着一面“執法爲民、呵護成長”錦旗,送錦旗的人是一名9歲女孩蘭蘭(化名)的母親。

蘭蘭是一起猥褻案的受害者。2018年底,由於多次受到猥褻,蘭蘭心理遭受了嚴重創傷,變得異常敏感,已經無法正常和他人交往。

“每次辦理這樣的案件,我都感到無比痛心。”“莎姐”檢察官從小娟說,“但是,我們會憑藉自己的專業和責任,盡最大力量去撫平未成年受害人的生理、心靈創傷。”

“一站式”救助中心成立

2019年6月,經過該部的不懈努力和溝通協調,渝北區“未成年人一站式救助中心”在區婦幼保健院設立,凡是被害人爲未成年人的強姦、強制猥褻等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權利的案件,均在救助範圍。

未成年人一站式救助中心重在“一站”二字。

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且不讓其受到二次傷害?該部與區法律援助中心聯繫,爲蘭蘭指派了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律師作爲訴訟代理人,爲其提供法律援助。

與此同時,爲幫蘭蘭度過心理關,他們還聯繫了心理諮詢專業人員,多次對蘭蘭進行心理測評和心理干預,緩解不安情緒,克服心理陰影,實現心理重建。

在“一站式”救助過程中,從小娟還注意到蘭蘭的家庭生活困難,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爲此,該院迅速啓動司法救助程序,爲蘭蘭申請到了司法救助金。

蘭蘭的成功救助只是“一站式”救助中心運行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部先後提供個性化心理疏導36人次,用愛精心呵護着每一個受傷的心靈。

臨界預防

助力迷途少年迴歸正途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保護所有孩子的。結合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實際,檢察六部分析研判,創新舉措,努力破解未達刑事責任年齡青少年的幫教工作難題,儘可能地做到情與法的融合。

2019年6月,“莎姐”檢察官王涵在辦理一起盜竊案時,發現涉罪的張某某、孟某某均未滿16週歲,因此未追究刑事責任。但兩人都已處於刑事犯罪的臨界年齡,很有必要對其開展臨界預防幫教工作,以免二人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我們及時對兩個未成年人進行了法治教育,並且由具有心理諮詢師資質的檢察官,對他們進行了心理測評和輔導。同時與家長進行了座談交流,瞭解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督促家長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爲、心理狀態,實施有效的家庭監管。”王涵介紹到,“我們還聯合社區,確定了三個月的社區網格化跟蹤幫教,每個月我們會和網格員一起,進行家訪或者電話、微信聯繫,瞭解他們的生活、學習、交友和思想動態等情況,引導和督促兩人建立良好的行爲習慣。”

幫教結束後,社區網格員老林說到,“原來針對這樣的孩子,就只能一放了之,現在建立臨界預防機制,對這些迷途少年跟蹤幫教,預防再犯,着實太有必要。目前,兩個孩子表現良好,養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都找到合適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已經步入正軌。”

聯合制定臨界預防工作機制

2019年8月,檢察六部牽頭聯合7個職能部門、羣團組織,正式制定了重慶市首個涉案未成年人臨界預防協調工作機制,已建立起渝北區未成年人臨界預防數據庫,並聯合司法社工、觀護基地、社區網格員等社會力量,已經對10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未成年人開展了觀護幫教工作,幫教後,這些未成年人都沒有發生再次違法犯罪的情況。

“莎姐”大普法

讓“高冷”法治更有趣味性

近年來,該部的辦案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儘管辦案壓力大,“莎姐”普法宣傳也一直在線,創意不斷。

“110,救助哨,要把警電及時報,告訴時間和地點,還有壞分子特徵……”開學第一天,“法治進校園”的主講人丁涵,正帶領着渝北區茨竹中心校的同學們齊聲朗讀“莎姐”團隊自創的快板詞。

爲了提高普法宣傳的規範化和針對性,作爲部門負責人,丁涵帶領“莎姐”團隊吸取經驗,積極創新,2018年,整合研發了“莎姐大普法主題課程”,設置了關於“犯罪預防”“自我保護”“心理疏導”三個主題18項課程,供學校“點單式”選擇課程,並聯合渝北區教委向轄區學校推廣課程,目前已經深入轄區57所學校開展法治巡講活動,授課覆蓋近2萬餘人。

在課程設置上,特別注重課程的趣味性,通過組織檢察開放日、“小小檢察官”模擬庭審、法治情景劇等豐富的活動,配合淺顯易懂的語言來講授法律知識,讓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學習法律知識。

資料圖

疫情期間,普法工作也沒有按下暫停鍵,該部錄製了《莎姐戰疫雲課堂》法治視頻,通過網絡讓全市初中生們熟知疫情防控必須知道的“那些事”,爲抗擊疫情貢獻檢察力量。

近5年來,該部向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639人次,申請司法救助金26.5萬元,開展社會調查379人次,封存犯罪記錄401份,幫助104名未成年人重新迴歸社會,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