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期,日本還是一個封建落後國家。德川幕府掌握着軍政大權,奉行閉關鎖國政策與世界隔絕。全國上下只有少量艦船,根本談不上海軍,只能聊勝於無。

然而明治維新後不到四十年,日本就迅速成長爲世界排名第三的海軍強國,在二戰中掀起軒然大波。

日本聯合艦隊大和級戰列艦

舊日本海軍是如何發家的,爲何發展如此迅速?

翻開歷史就會發現,舊日本海軍的“發家史”就是一部瘋狂對外擴張,掠奪他國資源的歷史。這種侵略性使其在二戰中走上巔峯,又迅速滅亡。

1853年7月,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佩裏率領4艘黑黝黝的鐵甲艦叩開日本國門,要求通商開關,史稱“黑船事件”。

黑船來航,佩裏登陸

軟弱無能的德川幕府不想接受卻又無力抵抗,只好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開放港口。英、法、荷等國也紛紛要求相同待遇,日本閉關鎖國的時代從此結束,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直到強敵來臨,幕府才意識到強大海軍的重要性。當時幕府與荷蘭關係交好,於是聘請荷蘭教官團,購買一艘蒸汽艦作爲訓練艦,建立長崎海軍講習所培養海軍人才。

講習所培養了勝海舟、本武楊等一大批人才,成爲舊日本海軍的創建者。其中勝海舟貢獻極大,被稱爲“日本海軍之父”。

勝海舟,近代日本海軍的創始人

1867年明治天皇繼位,發起“大政奉還”運動推翻幕府統治。隨後又實行君主立憲改革,發展經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整個過程中一直伴隨着西方國家的點點魅影,除了荷蘭爲遠東利益異常熱心外,英法美等國也都插手其中。

倒幕戰爭中,英國在倒幕派身後大肆兜售武器,法國則爲幕府一方搖旗吶喊,美國在一旁密切關注貌似中立。各國扶植不同勢力都是爲了控制日本,擴大殖民利益。

明治維新後努力壯大軍隊,派出很多使節到歐美學習,確立了陸軍學德國,海軍學英國的發展方向和建設強大海軍的國策。

江田島海軍兵學校

1869年創辦了海軍操練所,從英國聘請教官實行全套英式制度。操練所先後改名爲海軍兵學寮、海軍兵學校,又遷到廣島縣江田島,成爲培養海軍初級軍官的重要學校。直到今天仍在爲海上自衛隊培養大量人才。

1872年2月28日海軍省正式成立,成爲舊日本海軍的誕生日。大筆軍費投入後日本海軍迅速發展起來,從英國購買了“扶桑”、“金剛”、“比叡”等大型軍艦。

危樓高百尺的“扶桑”號戰列艦

然而日本政府的擴張野心膨脹更快,1872年侵佔了清朝的藩屬國琉球,1875年又趁朝鮮內亂出兵,將魔爪伸向東北亞。

1885年爲對抗清朝北洋水師,日本海軍大臣西鄉從道一下子提出建造54艘艦艇的龐大計劃。包括3艘裝備320毫米大炮的海防艦,以及從國外購買“吉野”號等高速防護巡洋艦、大批速射炮等。整個計劃耗資1600萬日元,同期國家預算不過7000萬日元。

沒錢怎麼辦?日本決定發行海軍公債,國民也積極購買,最終籌到1664萬日元,使計劃順利實施。

“致遠”艦的死敵——“吉野”號

好的不學,壞的全會!日本自身也是西方列強入侵的受害者,然而短短十幾年就忘得一乾二淨,現在剛有點起色就馬上想侵略鄰國,真是窮兵黷武。

經過十年擴軍,到1892年日本已擁有32艘軍艦和24水雷艇,總排水量72000噸,開始超過北洋水師。

1894年7月25日,日本在豐島海域不宣而戰,偷襲清朝運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偷襲是日本海軍的一貫風格,此後的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都是如此,只能用無恥形容。

黃海海戰中的兩軍陣型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不幸戰敗,退守威海衛。日軍用水雷艇發動夜間攻擊,擊傷“定遠”、“來遠”等多艘軍艦。這一戰果讓日軍對水雷戰隊和夜戰高度重視,從此不斷加強演練成爲核心戰術之一,並在二戰中頻頻使用。

甲午戰敗後,清政府簽訂了屈辱的《馬關條約》,賠償2億兩白銀,相當於3億日元。日本海軍從中分得1.7億,是1885年造艦計劃的10倍多!它就像蚊子一樣從中國身上吸飽鮮血,一下子窮人翻身闊綽起來。

1902年,英國爲了牽制俄國與日本結盟,使其獲得購買先進武器,學習新技術的良機。到日俄戰爭前,日本軍艦總數已擴張到152艘,其中一等戰列艦6艘,大型軍艦70餘艘。

旅順港內擱淺的俄太平洋艦隊

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偷襲駐紮在旅順港外的俄太平洋艦隊,擊傷戰列艦2艘,用沉船和水雷封鎖航道,日俄戰爭爆發。

俄國政府急忙將波羅的海艦隊改編成太平洋第二艦隊前來救援,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以逸待勞,在對馬海峽伏擊遠道而來的俄軍艦隊。海戰中,日軍利用俄艦隊變陣失誤搶先佔領T字橫頭,用精準的射擊猛轟。

對馬海戰中,日軍搶佔T字橫頭位

俄軍21艘艦艇沉沒,7艘被俘,10936人傷亡,幾乎全軍覆沒。而日軍只損失了3艘魚雷艇,傷亡700人。日本海軍取得空前勝利,東鄉平八郎也成爲海軍官兵敬仰的偶像。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將俄在中國的利益盡收囊中,但沒有得到預期中的大筆賠償,因此對居中調停的美國甚爲不滿。

日本海軍環視四周志得意滿,野心再次膨脹,開始制定以美、德爲假想敵,超越“六六艦隊”的“八八艦隊”(8艘戰列艦和8艘戰列巡洋艦組成的主力部隊)計劃,妄圖成爲亞洲和太平洋的霸主。

同屬太平洋國家的美國看到日俄戰爭結果也深受震撼,對迅速崛起的日本海軍充滿戒心。

美國大白艦隊

1907年12月,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派遣由16艘通體刷成白色的戰列艦和7艘驅逐艦組成的“大白艦隊”環球航行,向世界宣示武力,其中最重要一站就是日本。

大白艦隊給日本帶來的震撼不亞於當年的“黑船事件”,日本明白與美國的巨大差距,假想敵計劃也由最初的一舉殲滅變成了“漸減迎擊”。

所謂“漸減迎擊”,就是先奪取物產豐富的菲律賓和南洋,然後以逸待勞,用潛艇、巡洋艦、航空兵等兵力逐步消耗前來增援的美軍艦隊,最後小笠原羣島附近派主力艦隊決戰,一舉殲滅對手。基本上就是日俄海戰的翻版。

日本幻想的“漸減迎擊”戰術

這種大艦巨炮對決的陳舊思路,在二戰中隨着航母和航空兵力量的興起,成爲日本聯合艦隊覆滅的推手。

一戰中,英國曾請求日本在印度洋、太平洋護航。日本加入協約國隊伍,開啓遠洋海軍第一步,條件是接收德國在中國和太平洋上的衆多殖民地利益。

1919年巴黎和會中,日本妄圖吞併德國在山東的殖民利益,受到中國強烈反對未能得逞。但它接管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諸多殖民島嶼,如馬紹爾羣島、加羅林羣島,馬里亞納羣島等,控制區域大大增加。

馬紹爾、加羅林,馬里亞納羣島等地區

條約掣肘,無孔不鑽

一戰結束後,各國筋疲力盡財政匱乏。爲避免新一輪海軍競賽帶來的巨大壓力,1922年美國邀請英、美、日、法、意5個海軍強國在華盛頓召開會議,簽署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

規定自簽約之日起,各國未竣工的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全部廢棄,十年內不得造新艦,並限制了主力艦總噸位和主炮口徑,航母總噸位和火炮口徑等,開啓了“海軍假日”時代。

華盛頓海軍條約簽約現場

條約中英、美、日三國的主力艦總噸位之比爲5.25:5.25:3,這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爲按“漸減迎擊”計劃,日本要擊敗美國需要達到其海軍總兵力的7成纔行。

但華盛頓會議上日本受到美國強力狙擊,不但拆散了英日同盟,還將主力艦總噸位控制在6成左右。日本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條約簽訂後“八八艦隊”計劃已成泡影,已下水的“長門”、“陸奧”戰列艦被保留下來。“土佐”號戰列艦廢棄沉海,“加賀”號戰列艦、“赤城”號戰巡改成航母,“紀伊”、“尾張”戰列艦,“高雄”、“愛宕”戰巡停止建造,其餘戰艦計劃取消。

其實條約拯救了瀕臨崩潰的日本經濟,要知道爲了八八艦隊,日本花了10時間才湊齊總數高達11億日元的造艦預算。

華盛頓海軍條約沒有規定巡洋艦總噸位,各國又在巡洋艦上展開競爭。1930年4月各國再次召開會議簽訂《倫敦海軍條約》,對巡洋艦和輔助艦艇的總噸位加以限制。

這次日本取得了一些成功,所有輔助艦艇的總噸位對美國基本達到7成,但巡洋艦、主力艦的總噸位仍維持在6成左右。

條約約束下,日本只能保留“金剛”、“榛名”、“霧島”、“扶桑”、“山城”、“伊勢”、“日向”、“長門”、“陸奧”等8艘主力艦。另有一艘“比睿”號練習戰列艦,後來又改回戰列艦。此外還有各種航母、潛艇等艦隊。

爲增強海軍實力,日本用盡各種小聰明。例如“最上”級巡洋艦最初以輕巡洋艦名義建造,但預留了很多改進空間。條約過期後,1939年換上5座203毫米口徑主炮,搖身一變成了排水量12400噸的重巡洋艦。

“驚人的違約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除了主力艦,日本還把一些給油艦、水上飛機母艦按航母結構建造。飛機升降機、着艦裝置都預先留好,戰時可以輕易的改裝成航母。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祥鳳”、“瑞鳳”、“龍鳳”號航母是由給油艦和潛水母艦改裝來的,“千歲”、“千代田”號航母則由水上飛機母艦改造而來。

1934年日本宣佈退出條約,開始瘋狂擴軍。開始建造大和級戰列艦,翔鶴級、大鳳級、雲龍級等航母。到太平洋戰爭前夕,日本已擁有航母10艘,戰列艦10艘,各種戰艦254艘、總噸位達106.8萬噸,成爲太平洋地區的最強力量之一。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1941年佔領法屬殖民地,引起英美強烈反彈。美國宣佈石油禁運,直接將日本陷於困境中。

再多的飛機、坦克、軍艦,沒有燃油也是廢物。爲了獲得東南亞地區豐富的石油和橡膠資源,日本只能鋌而走險。1941年12月7日日本又偷襲珍珠港,揭開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也爲自我滅亡埋下伏筆。

中途島海戰

日本聯合艦隊僅僅囂張了半年,就在太平洋上節節敗退。中途島、馬里亞納、萊特灣大海戰中損兵折將,將幾十年攢下的那點家底敗個精光。1945年5月1日聯合艦隊被迫解散,舊日本海軍也結束了74年的野蠻歷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不能忘記舊日本海軍的野蠻侵略史。要時刻警惕,才能永遠維護和平!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