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諾貝爾獎設立開始,自然科學類的獎項一般來說爭議不大,獲獎者都是業內公認的權威牛人。然而人文學科類的獎項文學獎與和平獎的獲得者經常出現爭議的聲音,尤其是和平獎的獲得者,由於與國際政治聯繫密切,往往成爲爭議的焦點。

197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就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這一年越戰還在如火如荼地打個沒完,然而該獎項卻恰恰頒給了敵對雙方的人物,一位是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一位是當時北越中央政治局委員黎德壽。

諾貝爾獎章

出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黎德壽不願意與來自資本主義大本營的基辛格分享這個獎項,因此乾脆拒絕領獎。而另一位獲獎者基辛格的獲獎卻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甚至有兩名來自挪威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成員宣佈辭職,以表達對這次評獎的不滿。

這兩位之所以能選上,是因爲他們從1972年開始,共同推動了美國和北越在巴黎的談判。經過幾個月艱苦的討價還價,美國和越南達成一項和平協議,美國同意於1973年3月份之前從越南撤出所有美國軍隊,北越則釋放所有美軍戰俘。

黎德壽與基辛格

諾貝爾獎評獎委員會認爲,基辛格和黎德壽的共同努力,讓雙方有希望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然而,這個理由顯然不足以服衆。考慮到黎德壽已經拒絕領獎,那麼唯一的獲獎人基辛格就顯得尤爲突出,所有的火力都對準了他。

那些反對基辛格獲獎的人,他們的理由主要有兩點:

一、基辛格與黎德壽所推動的和平談判並沒有真正實現越南的和平

雖然美國與北越雙方都按照協議的規定履行了各自的義務,美國軍隊在1973年全面撤出越南,北越也及時歸還了美軍戰俘,但是北越與南越的戰爭卻仍然在進行當中。

南越由於失去了美軍的支持,根本不是北越的對手。就在基辛格獲獎後的一年半,北越就徹底打垮了南越,統一了越南。

無辜的越南平民

基辛格的反對者認爲,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未能真正帶來和平的人,實在是名不副實,因此他們覺得基辛格沒資格領這個獎。

二、基辛格實際上是戰爭的推動者

反對基辛格獲獎的另一個更大的理由在於,基辛格完全不配領取和平獎。因爲基辛格在越南戰爭的中期,扮演了一個非常不光彩的推動者的角色。

地道里的北越民兵

1968年,尼克松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就曾經提出逐步從越南撤軍的口號。然而,在他上臺之後,實際上卻繼續延長美軍的駐紮時間。基辛格對此持同意的態度。

尼克松的擔心在於,他怕美軍撤退後,北越統一整個越南,未來越南將徹底倒向蘇聯陣營,而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將持續下降。而基辛格並不擔心這個,他認爲越南是個無足輕重的國家,他只擔心如果美國放棄越南,會讓美國的盟友感到心寒,進而與美國離心離德。

基辛格與尼克松在戴維營商討越戰局勢

因此,在尼克松上任初期,基辛格就主導了一次對北越軍隊的大轟炸。當時,越南鄰國柬埔寨發生政變,首相朗諾推翻了現政權,建立了一個親美的國家。原本北越在柬埔寨有軍隊駐紮,朗諾上臺後堅決要求北越軍隊撤離,雙方發生衝突。

而尼克松和基辛格不願讓北越的勢力做大,在基辛格的推動下,美軍悍然派遣空軍戰機,對柬埔寨境內的北越軍事目標進行大規模的轟炸。柬埔寨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當時並沒有參與越戰,而美國完全不顧國際公約,轟炸一個主權國家,完全是一種侵略行爲。

並且,美國的轟炸並沒有實現驅逐北越軍隊的目的,反而促成了紅色高棉在柬埔寨的意外崛起,應該說,是基辛格和美國將柬埔寨人民推入火坑。

被美軍轟炸過的柬埔寨領土

因此,基辛格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和平的締造者,他爲了本國利益,不惜擴大越戰範圍,帶來了一場更大的災難。無論是轟炸柬埔寨,還是後來推動與北越的和平談判,基辛格從來都是從美國利益出發。給這樣一個戰爭販子頒發諾貝爾和平獎,這是對和平二字最大的諷刺。

雖然基辛格沒有出席頒獎禮,卻仍然寫信給諾貝爾獎委員會,自稱“謙卑”地接受了這個獎項,並表示“將全部收益捐給在越南戰場上陣亡或失蹤的美國軍人的子女。”1975年,北越攻佔西貢,基辛格還假惺惺地表示,要退回這個獎項,然而事實上他只是說說而已,這個獎他一直保留着。

老狐狸,太狡猾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