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

從7月開始升級的樓市調控潮,仍在繼續!

今晚傳來大消息,又有兩城市出手了,繼續加碼樓市調控,穩房價、穩地價!

10月9日晚,徐州發佈通知,從宅地供應、備案價格管理、裝修行爲與價格監管、房地產金融政策、限售等多方面,給出指導政策,特別是其中“備案價格一年內不得調整”一條,被認爲是調控收緊的明確信號。

同一天,紹興通知,對新建商品住房備案價格實行“雙備案”制度,新開盤項目價格備案,須綜合考慮同區域內其他類似房源價格或“地價+成本”等因素;加推盤項目價格備案,不得高於首次備案的商品住房價格。

是的,你沒看錯,國慶節後的第一天,又有徐州和紹興兩個城市加碼樓市調控,收緊備案價格調整。

徐州和紹興不是唯二兩家喫螃蟹的,其實,今年下半年以來,多地都收緊了樓市調控,杭州、東莞、寧波、鄭州、深圳、南京、長春、海口等27個城市,都紛紛出臺調控政策,爲樓市降溫。

爲什麼要給樓市降溫?

很簡單,從統計局披露的房價數據來看,目前大部分城市都是處於上漲的趨勢,不少地方的房價甚至漲幅,尤其是深圳。

如果不趕緊調控,等到看漲房價的心理預期形成,也許下一個搶房熱潮就不遠了。

收緊!降溫!

山雨欲來風滿樓!

如果說,收緊住房備案價格,是從供給端入手,那麼,國家收緊涉房貸款,則是從需求端入手,抽掉了支撐房價上漲的另一塊基石。

注意了,這裏說的是涉房貸款,裏面包括兩類:第一種是我們普遍認知內的個人按揭貸款;第二種是面對房企開發商的開發貸。

1、收緊房地產企業開發貸。

今年8月,央行和住建部已經約談了12家房企,明確了房地產融資的三道紅線,嚴控房地產企業貸款規模增長。

此舉無疑對房企的資金鍊構成了強大的壓力,尤其是三道紅線全中的企業。

2、收緊個人購房貸款。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9月28日,監管部門要求銀行系統控制房貸規模,將涉房貸款的佔比降至30%以下。

國家又特別強調,要“壓降、控制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規模”,說到底,就是要防止炒房客從銀行貸款,把房價再給抬起來。

3、管好貨幣“總閘門”。

今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發表署名文章,提出,要守護好老百姓手裏的錢袋子,不讓老百姓手中的票子變“毛”了,不值錢了。

易綱說的很明確: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將經濟保持在潛在產出附近,減少經濟波動。

其實,堅決不搞“大水漫灌”這事,央行一直堅持在做:隨着經濟不斷向好發展,7月份和8月份的M2增速就明顯回落了。

地球人都知道,信貸政策的變化,與樓市走勢有着驚人的一致性,其影響力旺旺超過限購、房產稅等調控手段。

所以整個十一,全國的樓市突然清冷了下來,效果非常的顯著。

畢竟,信貸是房地產的龍筋,是撬動財富的槓桿,現在龍筋被抽走來,槓桿也沒了,房價上漲的動力,被大大消弱。

無論是出臺調控政策,還是收緊信貸,以及關注貨幣閘門,一切都是爲了“穩房價”,讓中國經濟更持續更健康發展!

釜底抽薪!

有人也許會說:房地產是“夜壺”,有時或許會被踢到牀下去,但一旦經濟出現下行趨勢,關鍵時刻仍然會拿出來用的。

從這次樓市調控收緊,可以看出,這種論調可以休矣,“房住不炒”,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

看吧,8月16日,銀保監會主席撰文指出: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價格開始反彈,金融資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風險領域集中,無疑給樓市“潑了涼水”!

前段時間,銀保監會更是發出通報,強調:部分資金違規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資產泡沫,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看吧,國家已經提出,堅決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嚴打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安全。

此中之意,不言自明:房地產確實重要,但絕不能威脅到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

看吧,樓市收緊,與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的新發展格局,其內在精神是相通的。

國內大循環,關鍵是擴大內需市場,促進消費,盤活國內資本,發展核心產業鏈,堅持科技攻關。

如果企業家都把注意力放在蓋房子上,老百姓都把錢用在買房上,那麼,消費還怎麼促進,科技還怎麼突破,內循環還怎麼加快?

看吧,最近幾個月來,監管出手更是層層加碼,下的政策是越來越重,這也意味着炒房是行不通了,炒房客要涼涼了。

畢竟,今年的經濟,強調的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怎麼會允許房價大起大落,怎麼會容忍炒房客搗蛋添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