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韋彪

圖 | 網絡

這幾天電影《奪冠》持續火爆中,細節模仿到極致的鞏俐一度成爲大家公認的演技非常高超的女神。

就在各大電影吸引衆人眼球時,前兩天,瑞典學院公佈了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她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女詩人——露易斯·格麗克,“因爲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

她的出現讓人很是陌生,全然不知她是何許人也。爲何她就能榮獲全球最高的榮譽獎項。

仔細翻看她的簡歷,發現她還是挺勵志的,寫詩的生涯中,和鞏俐還是有少許的共同點的。

接下來,我們通過她們的事蹟深入瞭解她們。

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出生在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

鞏俐1965年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新加坡籍華人女演員。

一、獲得的成就

1.露易絲·格麗克在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利策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2.鞏俐,早年憑張藝謀指導的作品《紅高粱》迅速被人所熟悉,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1992年憑藉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該片亦獲得金獅獎。

1993年主演電影《霸王別姬》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成爲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同年獲得柏林電影節金攝影機獎。1996年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1997年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成員。

2000年憑藉電影《漂亮媽媽》獲第24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同年擔任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2年擔任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3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04年獲戛納電影節紀念大獎;同年上榜美國《首映》影史百大偉大表演。

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50位有突出貢獻藝術家。2006年上榜美國《時代週刊》60年亞洲英雄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全球年度5位偉大演員。2007年憑藉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獲得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2010年獲得了法國文化部“藝術與文學勳章”司令勳位。2014年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2018年擔任臺灣電影金馬獎評委會主席。

二、專業且敬業的態度

1.爲了演好角色郎平,鞏俐積極準備,在比賽現場認真觀察郎平的一舉一動。

爲一個角色如此用心,這並不是鞏俐的第一次。

可以說,鞏俐是正宗的體驗派演員。體驗派要求演員在表演時,想人物之所想,思人物之所思,體會人物的情感,進入人物的內心。

這也是鞏俐爲何仔細觀察郎平,會不斷記錄的原因。正是因爲自己敢爲角色拼,才造就了《奪冠》中的郎平極致相似。

很多人讚歎,鞏俐纔是好演員應該有的樣子。敢爲角色拼,向來是鞏俐的風格。

2.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

三、所獲得的榮譽

1.露易絲·格麗克寫過很多詩集,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爲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2.鞏俐先後擔任第50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第55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等,曾被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勳章”司令勳位。在世界影壇上,被評爲最受認可的東方女演員,被譽爲“亞洲影壇第一夫人”和“第五代導演的電影繆斯”。

四、作品呈現真感情

這兩人出現在大衆視野中,一個是在電影《奪冠》因模仿郎平高度相似,成爲大家熱議的人物。一個榮獲全球最高榮譽大獎~諾貝爾文學獎而被大家所熟悉。

她們都是女性,一個55歲(鞏俐),一個77歲(露易絲·格麗克),她們都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努力在自己的事業上打磨着,把最好的作品呈現給觀衆和讀者。

一個是演藝界的女神,在演藝的生涯中,努力塑造各種經典形象,拍出頗有傳奇色彩的經典影片。

一個來自美國的偉大詩人,她從神話和古典圖案中涉取靈感,呈現在她大部分的作品中。她的詩歌包含多種主題,用詞非常精準與樸素,揮筆輸出感情,孜孜不倦寫了多部作品,贏得了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

如果你要問,藝術家和普通人的區別,就在於她們能夠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以誇張的表現形式呈現在世人眼前。

她們都有一個遺憾,一個沒有讀完大學,一個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因放不開個人形象,拒絕了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動作而留下遺憾。

各位,你們試想一下,如果鞏俐飾演美國詩人路易斯,又是怎麼樣的一番景象呢?

歡迎評論處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