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海岸到上一篇,大体上可以说结束了,但每一次的出行,又不愿将那些微小的细节故意抹去,仿佛只有将那些小细节一同记下,才算是一篇完整的旅行日记,或者说才算是一篇完整的“流水账”。

继早上看完日出,回酒店补完了觉后,先生开始操心起这以后的行程,是该继续沿着海边走走,还是转换阵地去“阿那亚”或是“渔岛”再或者是其他什么景点。

平日只我一人出门的时候,对于行程,几乎不做什么计划,通常是想到哪里走到哪里,走到哪里玩到哪里,懒得麻烦,也懒得想。

和先生在一起时,无论何事,又喜欢做个“甩手掌柜的”。有时候先生会既像是生气,又像是调侃的来一句:“小爷,离开我,你是不是生活都不能自理了。”

每当这时候,嘴上说着“是啊,是啊。”

心里又会是另一副嘴脸:“哼,不认识你的时候,我不也活得好好的?”

“阿那亚有什么?”

“网红书店啊!”

“那渔岛呢?”

“坐船出海,捞鱼。”

“要门票么?”

“当然要啊,谁还白给你开发啊。”

“要门票,那还不如去山海关,至少还能看看历史……”

“啥都不管,还挑三拣四的。”

“……”

然后,一拍脑门的计划出来了,晚上搭火车去山海关,整个白天继续在这里晃荡。

既然行程确定下来,那就踏实地继续去海边,于是沿着街道走向另一个入海口。

不知道今天的人群里有没有昨天的那些人,但新鲜的玩法出来了。有公司在此团建,比赛划船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有父母陪着孩子一起在海滩上挖着坑,孩子的笑声一声高过一声……

走近不远处一个女孩子身旁,遮阳伞下,是女孩子俊美的脸庞,她坐在轮椅上对海平面发着呆……

看看周围,像是并没有她的亲人在场,她如何来到海边?或许是亲人去了再远一点的海边?或许是她一个人费力地转动着车轮才来到此处?不得而知!

但在那一瞬间,忽然想起通过文字认识的一名叫“柳客行”的作者。因为身体原因使得他不能像我们一样正常走路,他的出行基本靠轮椅助力。他的偶像是史铁生,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像史老先生一样,去逛一逛北京的地坛公园。

有时候一直在想,有些地方是我们不费什么力气就能到达的,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海边,并不遥远的北京,已经算得上万水千山。可即便是万水千山,不知道他们要比那些身体强健的却一辈子只知道苟安生活的人们,要强上多少倍。至少他们还有着心目中的远方。

海边的女孩子还安安静静地坐在她的轮椅上。那一刻,我很想将这幅影像通过手机传送给远方的柳客行,告诉他,你期待去逛的地坛,终有一天是可以到达的,科技在进步,医疗条件日趋发达,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你也能来去自如。

但最终却没好意思将女孩的身影拍下,说不好意思拍,其实也许更多的是不合适,她那么安静,我怎能打扰她呢?

目光告别女孩,我们向更远的方向前进,天没有前一天的蓝,不过并不影响我对这里的喜爱,想到不久之后,我们就要离开这片海,去往下一个地点,心中还是略有不舍,或许真让我在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每日面朝大海,我想我都该是开心的。

转眼又是中午,退房的时间还早,先生点了外卖,一来不用吃完再紧赶慢赶去酒店收拾行李,二来吃完还可以再小歇上一歇,何乐不为呢?

退房时,酒店送了套小礼物——剪刀套装。礼物虽小,东西虽然也不见有多好用,不过这已经足够说明对待客人的重视程度了,服务都像这样,哪还会有什么客诉?

到这里,昌黎黄金海岸部分真正到了尾声,虽是尾声,却也是新的起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