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運會明年在西安舉行,籃球競賽規程也將在近日出臺。不過,一項規則上的改變,引發了籃球圈專業人士的極大爭議。

在第十四屆全運會籃球競賽規程的第四條競賽辦法的第(六)條中,男、女U18組籃圈距離地面高度爲2.75米,其他組別比賽,籃圈距離地面高度爲3.05米。這意味着,男女U18組的運動員,將不得不在籃圈降低30公分高度的情況下,參加全運會的比賽。

對於已經形成投籃習慣和手型,而且身高基本成型的運動員來說,他們將不得不在接下來爲數不長的時間內,改變自己的投籃習慣、壓低手型,來適應降低了30公分的籃圈。未來,他們只能再次改變投籃習慣,適應正常高度的籃圈。

明年全運會籃球競賽項目分別是男子籃球成年U22組、青年U19組、青年U18組,女子籃球成年U22組、青年U19組和青年U18組。男女青年U18組,年齡要求是2003年1月1日後出生,其中2005年後出生的運動員不得少於3人,上場比賽不得少於1人。

籃球專業人士都清楚,哪怕是2005年後出生,現在也已經15歲。在職業籃球的青訓系統之中,這個年齡段身高達到2米的球員已不在少數,更別說2003年齡段的球員了。將比賽的籃圈降低30公分,對於這樣的大個子影響尤其大。勾手投籃動作和手型,甚至對於籃板球的判斷,都會因爲籃圈高低變化產生影響。

據悉,有關方面爲了增加比賽的精彩程度,此前還計劃對排球的網高進行改變,但是遭到了中國排協的堅決反對,最終未能實施。據瞭解,部分男籃隊伍在訓練中已經將籃圈降低了30公分,以適應比賽的需要。

不尊重比賽項目的客觀規律,不瞭解實際情況,對所有項目“一刀切”,這很可能毀掉一代體育人。

體能測試,是中國體壇的專屬產品,此前有中國足球的“海埂12分鐘跑”,現有CBA常規性的體能測試,而根據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競賽規程,運動員參與基礎體能測試時參加2020年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的准入條件,未通過體測測試者不允許參加本年度聯賽。這意味着,1975年8月出生的象棋特級國際大師許銀川,45歲高齡還要跑3000米,做引體向上,進行30米衝刺跑。

以增加體能,提高身體素質爲目的的體測,本身是好事。但是要根據具體運動項目區別對待,不能搞“一刀切”。有些運動項目,對運動員的要求是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有的項目是力量型或者速度型。還有項目是要求柔和度、平衡性和柔韌性,比如體操。當然,像象棋這樣的項目,更多是要求在保證體力的情況下的“用腦”。如果讓短跑名將蘇炳添跑3000米,顯然難有佳績,也不科學。

基礎體測,是要求各個方面全面發展。從全民健身和提高身體素質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對於專項運動員來說,他們都是各個專長項目最優秀的人才,但是如果強行要求他們重新全面發展,顯然值得商榷。

《光明日報》近日撰文指出:體測成績頻頻成爲比賽“攔路虎”,說明當前的體能測試標準有待進一步細化和改進,“讓專業人做專業事”,需要打通從上到下所有渠道,踏踏實實做好全面、科學、長遠的規劃,不能在執行上“一刀切”。

從要求圍棋選手跑長跑、做引體向上的體測,到要求全運會U18籃球項目降低籃圈30公分,這樣不考慮客觀實際,不尊重項目的特殊性,搞“一刀切”,或許將是中國“體育之痛”,將影響中國體育運動項目的健康發展,也是廣大中國體育從業者和體育迷最不願意看到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