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一句話: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他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探究人爲什麼活着,心靈與肉體的關係,自卑感和優越感,家庭和學校對人的影響,還包括早期記憶、夢、犯罪、婚姻、愛情等內容。

越長大越發現,所謂童年陰影,真的無處不在。童年時期,如果被有意無意的對待,帶來的心理創傷,在未來的歲月裏會無時不刻的影響你。

和父母溝通不了,或許不會讓你感到絕望,但日積月累之後,會把這份親情消化殆盡。到那個時候,你就會覺得你們之間只不過存在着血緣關係,恨不得成爲陌生路人。

這5種父母,會把親情消化殆盡

1、有很強的支配欲

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感覺生活很煩躁,因爲自己活得像傀儡,任憑父母擺佈。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但卻不能反抗父母,一反抗就會被“不孝”所綁架。

有些父母喜歡嘮嘮叨叨,每天在孩子耳邊碎碎念,孩子一旦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父母就會說:說你幾句怎麼了,我把你拉扯這麼大容易嗎?

終有一天,孩子會爆發,只是爆發的形式不一樣。有的孩子會發脾氣,會大吵大鬧;有的孩子只會藏在心裏,對生活感到失望。

2、從不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有時候,孩子會跟父母談理想,當他們的理想沒有達到父母心理預期時,父母就會拋開理想跟孩子談金錢、物質、名利。

當你跟父母講學習上的壓力,同學之間難相處,老師難伺候,甚至跟他們講你在這個班裏待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多數是阻止你、反對你,從來沒有人認真問你爲什麼會這樣子,你到底有多麼不開心,或者他們從來沒有支持過你。

他們只關心你試卷上得了多少分,以此來評判你有多優秀,卻從來不關心你的內心想法。他們只問你進步了幾名,卻從來不關心你付出了什麼,累不累,要不要停下來休息一下。

3、喜歡拿自己孩子跟別人對比

別人的孩子總是很優秀,自己的孩子一直是廢材。別人每次考試總是班裏前幾名,你爲什麼每次都是中等名次。

只要看到同齡的孩子,就會拿來做對比,無論是長相、性格、穿衣、習慣,而且總是認爲別人比自己好。在外人面前對你的優秀不屑一顧,甚至漏出一副鄙夷的表情。

別人要是誇你一句很乖,父母會馬上說你很皮;別人要是誇你一句學習認真,父母會馬上說很貪玩;別人要是誇你一句有禮貌,父母會馬上說也就現在裝裝樣子。

而且,他們總是在衆人面前誇讚別人,貶低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很沒面子。

4、總是否定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說,長大後想去開飛機,他們會說“就你這樣的,還想上天?別做夢了!”他們總覺得孩子很幼稚,不想和孩子探討深入的話題,但凡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就馬上進行否定。

在某件事情上,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會說“別人都是這樣做,就你想法多,腦子裏不知道整天在想什麼,把這些心思放學習上不好嗎?”

反正就是,孩子若是想法多,他們就說你不穩重;孩子若是想法少,他們就說你是書呆子。這些父母認爲,你就應該跟大多數人想法一致,這樣才正常,否則就是你不正常。

他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抹殺了各種可能,根本不允許你有不一樣的想法。

5、替孩子安排所有

他們認爲天氣涼了,孩子就得穿秋褲;他們認爲什麼食物有營養,孩子就得多喫什麼。送孩子去他不想去的學校,給孩子報他不喜歡的興趣班,就連孩子和誰交朋友,都得由父母來安排。

長大後,給孩子安排他不喜歡的工作,逼孩子娶不喜歡的女孩,還口口聲聲說這都是爲了孩子好。正是因爲“爲你好”這三個字,束縛着孩子,要求他們必須接受,不能拒絕。

他們希望孩子能像他們想象中那樣發展,最好能成爲下一個他們。

文末,附上一段感受: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什麼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部署你。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而不是給予你的思想,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請不要讓你的孩子,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