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峯)自從華爲的芯片被斷供之後,芯片如何自主備受關注,如今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在日前舉行的的“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上,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時龍興教授公開宣佈:將在南京成立一所專門培養芯片人才的高校——南京集成電路大學。這將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芯片人才的高校 ,所有學科將圍繞集成電路技術而設計,還接入華爲海思、中芯國際等許多企業,把理論與實踐結合爲一體。

從集成電路專業被設爲一級學科到中國首個“芯片大學”即將落地,這一切表明,我國正全速從源頭做起,實現核心技術的科研突破,由此比爾蓋茨的預言或將成真:他曾公開表示,美國現在的做法就是在逼中國成長,這會讓一些美國人失去高薪工作,中國卻會因此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

現實嚴峻:缺設備更缺人才“芯病”難除

長期以來芯片領域被卡脖子讓國人如鯁在喉。如今隨着美國對我國芯片的禁令,“芯病”更成爲了大家關心的熱點,形勢也愈發嚴峻。

衆所周知,芯片是中國缺口最大的產品,也是進口金額最高的商品,過去的2年時間,中國每年的芯片進口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而今年預測至少也將超過3000億美元。

根據海關的數據, 2020上半年,中國進口芯片多達2423億個,累計增長25.5%,而進口金額爲1546億美元,累計增長12.2%。

與之對比,我國上半年出口芯片1126億個,同比增長13.8%,出口金額達到505.11億美元累計增長10.5%。芯片貿易逆差達到了1040.8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相比正在拉大,形勢相當的嚴峻。

芯片貿易逆差拉大的背後,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缺設備缺技術,如果現在要選出一項中國急需的技術,無疑非光刻機制造技術會莫屬。目前國內沒有一家半導體廠商能夠獨立造出7nm以下的光刻機。因爲光刻機被“卡脖子”,我國每年需要花上幾千億去進口芯片,而海峽對岸的臺積電代工廠,靠着代工高端芯片每年賺得盆滿鉢滿。

當美國揮舞起大棒後,我們更清醒地發現:缺失的不單單是光刻機,還有人才。去年,BOSS直聘網發佈了《2019年芯片人才數據洞察》,在數據中顯示,到2020年芯片人才缺口將超過30萬。另據最新發布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數據顯示,到2022年,我國需要74.54萬人從事集成電路行業,但是現在國內卻僅有五十餘萬,也就是說,人才缺口仍將近二十五萬。

實際上,經驗豐富的集成電路工程師緊俏是普遍問題。之前因爲“挖”人才,臺積電也出過不少策略,而臺積電人才也遭遇過挖角。中芯國際2017年10月延攬前臺積電前研發處長梁孟松擔任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在梁孟松帶領下,中芯國際短短300天突破陷入3年困境的14納米制程,良率從5%激增至95%,營運狀況大爲好轉。

對症下藥:從源頭加大人才培養

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攻關清單,芯片這一關是必須要攻克的。要解決“芯片危機”,想要擺脫美國的“卡脖子”,就必須培養更多的人才,而且還要吸引外來的人才。對此,華爲創始人任正非早已預見。早前,任正非在訪問高校時就指出:點燃未來燈塔的責任無疑是要落在高校上,而高校就是爲社會輸出人才的地方,中國芯片的崛起必然需要人才的努力。

爲此,華爲任正非曾華爲任正非曾三天訪問了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四所國內工科類985大學。在與四所高校各自的座談會上,均提及校企合作、人才等話題,這已經強烈釋放出針對國家重大需求,加強校企雙方的科研佈局和聯合攻關的積極信號。

來源:復旦大學官微

在國家層面上,7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集成電路專業將作爲一級學科,並將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的提案。集成電路專業擬設於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待國務院批准後,將與交叉學科門類一起公佈。

在我國高校的體制下,成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必將極大促進集成電路這一細分領域在現有體系下的話語權,同時能夠促進資源的整合。據悉,爲了響應國家加快對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復旦大學率先開展了“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試點。

在前不久的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上,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時龍興,又公佈了一則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芯片人才的高校即將成立,命名爲“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即將橫空出世的中國“芯片大學”,將緊緊圍繞集成電路技術而設計,專注做好“小而精”的芯片製造辦學發展。作爲我國首所“芯片大學”,完全圍繞集成電路而培養人才,無疑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將竭力爲芯片人才提供前沿技術,目標力爭解決當前半導體領域芯片人才短缺的問題。而這所芯片大學的設立未來給國內持續輸出芯片人才,對華爲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當前各個高校實際上也在進行產學研融合,例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設立蕪湖研究院,聯合蕪湖市政府聯合進行集微電子產業人才培養。國科大啓動“一生一芯”計劃並開設《芯片敏捷設計》課程,讓大四本科生、一年級研究生學習並實踐芯片敏捷設計方法,參與芯片設計,通過該計劃的實施,力爭在處理芯片設計、系統配套軟件等核心基礎領域,爲我國培養一批解決“卡脖子”關鍵技術的一流拔尖人才。

比爾蓋茨預言有望成真

不管任何行業,技術、資金與人才都是發展的根本,對中國芯片產業來說,培養人才非一朝一夕之功,教育上的投資沒那麼快見效,短時間內,不外乎芯片行業優質人才增多,發展前景改善而已。

而且集成電路作爲一個門檻較高的學科,不僅學科難度較大、知識體系大而雜,如果缺乏行業領軍師資,這所學校的創辦和發展難度也是很大的。

不過,如今國家出手,建立相關學校,從培養人才入手,長遠來看意義非凡,這是我們國家走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重要一步。當全國人民“集中力量辦大事”時,芯片的難點是一定可以被攻破的!正如比亞迪老闆王傳福說的,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

談及中國芯片未來的發展,著名軍事戰略家張召忠曾在一次講座中做出預言:在美國的制裁下,“中國芯”時代即將到來,到時候美國想賣我們芯片也不要了。

此前比爾蓋茨接受採訪也針對芯片一事談過自己的看法,覺得斷供芯片不僅使得美國失去一定的高薪高科技崗位,甚至會使得半導體公司出現“堆貨”情況,而且還會加快中國自給自足的決心和速度。

據國務院數據,中國芯片自給率在2025年需達到70%。而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透露,在光刻機、高端芯片等方面,中科院將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並把它當成一項技術任務去攻關克難。

“百二秦關終屬楚,三千越甲可吞吳”,當初中國一窮二白依靠高層次人才搞出了 “兩彈一星”,如今舉全國之力加大人才培養,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芯片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張召忠將軍和比爾·蓋茨的預言將成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